读《豆芽赋》的随想
(2011-08-30 18:23:54)
标签:
陈嶷浙江道御史豆芽赋不执室杂记德才谦备杂谈 |
分类: 随想 |
读《豆芽赋》的随想
近日阅读《植物名实图考》,吴其濬在该书卷之二谷类“大豆”条中记载:明 陈嶷《豆芽赋》曰:有彼物兮,冰肌玉质,子不入于污泥,根不资于扶植。金芽寸长,珠蕤双粒;匪绿匪青,不丹不赤;白龙之须,春蚕之蛰。信哉斯言,无惭其实。我常食豆芽,对此赋很有兴趣,故想知道全文及作者生平。昨天才从纪庸撰《不执室杂记》中找到,资料来源于清 谈迁撰《枣林杂俎》。对《豆芽赋》作者的介绍是:“蒙城陈嶷,荐贤良方正,考选试《豆芽菜赋》,嶷第一,拜浙江道御使,终按察副使。”所作《豆芽赋》全文有800余字,以主客对话方式陈述,在铺叙了“天下之味,形类万殊”之后,受主人之请详述了豆芽之美。除吴其濬在《植物名实图考》中所录内容外,尚有“虽狂风疾雨,不减其芳,重露严霜,不凋其实;物美而价轻,众知而易识;不劳乎椒桂之调,不资乎芻豢之汁;数致而不穷,数歺而不斁。”等赞美豆芽的佳句。並云:“夫天下之味,适口者为佳;天下之士,无欲者为贵。”我看到了全文以后,对作者文学功底之深,归纳表述才思之敏捷更加钦佩。在短短的篇幅中对豆芽的生长环境、形态特点作了细致生动的概括,赞美其有价亷物美、烹调简单、贫富皆宜、食之不厌的优点。更突出的是在描述中折射出豆芽的不凡品格,对人们有所启发,寓意深远。我设想,明宣德年间朝庭为选贤良,招天下士人考试应选,以《豆芽菜赋》为题,不只为选才,更为选德。陈嶷对民间常食的小小豆芽观察如此仔细,考虑如此深远,让主考官感受到他对民众的小事都能关心备致,更能治理国家大事,成为治国贤臣,因而录取为第一名,让陈嶷有了施展治国才华的机会,做了浙江道御史。可见古代选官标准不仅重才更重人品。也与现在选拔干部要德才兼备是一致的。有才更要有德,才能为民造福,这也是古今亿万百姓的心声和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