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家山前松柏树

(2020-11-16 17:05:20)
标签:

文化

半百之后,所思所想实在大不如花季雨季了。尽管往事不堪回首,也日渐明了岁月静好在当下,但是许多该回忆的不该追悔的过往,总是萦回于心,而且不由分说地侵入你的梦。正是:才下心头又上心头。   

昨夜,忽然忆起老家山前的两棵树来。一棵是松树,一棵是柏树。

   这两棵树说是山前,不如说是老屋不远处。上世纪九十年代前,门前还没有修建一条通组公路时,每次从山下回到老屋,必须经过它们身旁,它们就在路边。高大的落地松和茂密的侧柏相互缠绕在一起,直上云霄,四季长青。二者以水乳交融形容之,在林中是没有异议的。这种鹤立鸡群,自然醒目有加。我每次见到它们,脑海里就油然浮现出祖父的音容笑貌,情不自禁地默念在我儿时、祖父站在树前对我说的“要学松柏带长性,不学杨柳半年青”的那句。仿佛一阵山风吻过,刚才还满身心的学习、工作上的压力顿减,或者与同学、同事的不快随风飘逝。

   清末秀才出身的祖父就这样总是给我以人生的启迪,影响着我的童年和人生。在我的人生之旅,能够有始有终地做完每件事,能够临危不惧、乐不生悲、与人为善、重情厚义,无不与祖父栽下的这两棵树有关。它们早已是精神之树,深深地扎根于我的心里。

   这两棵相依树是祖父带着儿时的父亲栽下的。当时他在林中特意选了一棵松树苗和一棵柏树苗,然后将他们缠绕一起,栽在当时回家必经之路旁。栽完后,也对父亲说了那句。在交通闭塞、民风淳朴的深山,祖父陪伴着它们,一直到它们长成参天大树,同时也培养了父亲和我们这一代人的善心善为。祖父在劳动之余,还教给我许多唐诗宋词,给我讲四书五经,让我在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文学之梦。

   我和祖父生前相处最多的时间是陪他放牛,听他挖古(讲故事),再就是后来在他卧床不起的那些年陪他睡觉(夏天帮他打蚊子、帐蚊帐,冬天给他偎脚),帮他提尿壶、揩屁股、洗脚洗澡……长大后,后来对卧榻多年的父亲倒很少能这样!

年迈多病的父亲在离开人世的前几年,不知出于何故叫人将其中一棵松树给砍掉了。他去世后,老家无人,不知谁又将另一棵柏树砍掉了。自此回到老屋,再也见不到昔日的伟岸、交融、茂盛、长青的松柏了。这对我而言,缺憾归缺憾,但这两棵凝结了祖父、父亲的心血、已经作为家风家训之一的象征,却在我们的子孙后代断传了,实在是大为不幸!为此,我必须写下来,留作纪念。适逢黄梅老祖寺方丈崇延法师赠诗于我,即兴回赠致谢曰:常忆房前柏胶松,长青秉性寄云峰;桑榆老父忘慈训,砍去传家暮鼓钟。

记忆有时是很模糊与臆断的。这篇写于2020年4月25日夜的文字,在重阳节前夕,我和妻子回老家祭扫祖坟的时候,突然发现凭记忆写下的文字是有失偏颇的。趁秋夜未央,我敲下这段补记——

儿时的故乡已经被沧桑岁月和飞速发展的科技淹没得很小了。故乡已经没有时空距离了。但是,故乡依旧是每个漂泊者的灵魂之根。没有故乡的根系,我们总是被抛汪洋大海,在无知地完成沉没的挣扎。

  回到这个被称之为故乡的老家,在重阳节前夕,给已故的亲人和从未谋面抑或谋面不存记忆的祖先清理坟上的齐胸高的荆棘杂草,心情少有过去的悲伤和感慨。春去秋来,花开叶落,原本如此自然、平淡。过多的担心、揪心、痴想、折腾与评价,终归一场春秋。

  唯有那两棵祖父栽种的松柏常青树,只留下柏树孤零零的笔挺苍穹。曾经盘缠的树,失去了同伴,弯曲的身躯也挺直如此。失去了便失去了。也许这是柏树痛定思痛后的人生哲学。而我,难以放下,父亲暮年决定砍掉松树的遗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