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认识的女子中,何红算得上是惊为天人。尽管我认识她时已耳顺,但从她的风韵、言谈举止中,我能想象出年轻时的她定是灿若桃花、静如菡萏的。随着岁月的剥蚀,一个弱女子不单没有让世俗所染,而且宛如一朵莲花历经风雨愈显圣洁、芬芳。
何红自己也没想到,今天竟能步入中国书协殿堂,竟能成为大学美术学院的一名教授、硕士生导师,人生未老而作品等身,桃李满天下。但,成熟、成功后的何红,少了一般职场丽人的虚掩、矫情,给人的感觉是那样恬淡、朴实、真诚;而且是如此热情奔放,仿佛冬天里的一把火。
因为同处一城,自然很早就知道她的名字。不过, 我初次认识她,是在黄州德尔福酒店。那天,朋友邀我去参加她的书展。我上午上班没去成,朋友几次电话催我赴宴。席间得以与何红一见。当时场面太大,也许她不会记得我。我倒一直记得,几年前的何红比现在还要年轻靓丽,仿佛一枝红荷出水,楚楚动人。老实说,作为每个敏感的男人,第一念就是这女子太美了,她先生是谁,太有福气和能耐了……
去年秋天,我无意中和她的先生、大书法家、书法博士、教授杨疾超认识。慢慢知道书画家何红教授竟是他的夫人,不禁羡慕而妒忌!然而,几次到他家聊天,不曾遇上她。
今年夏天的一个周日,有个朋友托我找疾超兄题字,我再次造访。疾超挥毫给我后,邀我去夫人办的培训中心看看。我才知道未能与她遇见的缘由。
何红五岁起就在父亲引导下练习书画和写诗作文。她父亲何勋是当时黄冈师范学院客座教授、双笔书法家、全国知名书画家。而立之后,她自己又迷恋治印,总想达到诗书画印全才的境界。婚后与先生相扶相携,共同演绎艺术精彩人生。
家风门第给了她得天独厚的艺术沃土,一颗热爱艺术的种子在这块沃土上生根发芽,沐浴雨露阳光,经历风霜磨砺,她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她诗书画印俱全,尤以书画为长。书画作品在全国各大会展中展出,其书法娟秀、画作清新,充分展示了深厚与灵慧、传承与开拓的艺术风格。
外面风光的何红,在家里可是一位成功的妻子和母亲。老公疾超兄现是黄冈师范学院研究生导师、教务处副处长,全国著名书法理论家。女儿在书画上也有所建树,多次获得全国性书画竞赛大奖。
这是从何红对诗书画印等艺术层面而言的。我要说的是她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人类灵魂工程师,除了在学校努力教好学生外,就是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对不同层次、年龄的书画爱好者给予指导、教学,那种忘我的奉献精神。
难怪几次上她家,我从未碰到她!
那天,疾超兄带我去她业余举办的书画培训中心时,将近下午放学时间。教室里座无虚席,孩子们都在专心致志地写字、作画。何红坐在讲台前,汗流浃背地给孩子们检查作业。那种专注、倾心劲儿,让我想起了我儿时的蜡烛般奉献的乡村女教师;同时又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一个知名书画家、大学教授竟能放下架子来教授这些娃娃们?不禁生起敬意又犯起狐疑。
大凡检查合格的学生,她才准许放学。许多家长候在门外,教室鸦雀无声。我一看时间已是下午六点一刻,见她还在忙乎,就提前离去。
这是我第二次见到何红。第三次,就是今年深秋的一个周末,疾超兄电话我去他家做客,品夫人的手艺。而且郑重其事地说,平时两人工作、事业太忙,他们每周只在家吃一顿饭,就是周五的晚宴。
我恭敬不如从命,到他家时,饭菜已经上好了。一大桌热气腾腾的美味佳肴,的确诱人。
桌上荤素搭配,色味香全。我最爱吃何红做的红烧鱼块和炖的老鸭汤。我们喝着麻城木子店老米酒,谈艺术谈人生,无以尽兴。
何红围着围裙,一副家庭主妇的模样,频频为我和疾超兄夹菜、举杯。
酒过三巡,我带着醉意问她,怎么还要办班赚钱呢?
她放下酒杯,大笑道,钱多能撑死人么?
疾超兄却批评她,说,远道兄不是外人,实话实说无妨。
何红这时才正襟危坐,意味深长地说,没办法啊!人生总要有梦。我的梦就是像家父一样,栽桃育李,传承国学。一方面对书法绘画等艺术有眷恋情结,一方面对那些热爱艺术的人尤其是孩子们不忍袖手旁观!
啊,我知道了!为何何红总是那样美丽而青春?我以她送与我的《荷花图》为题即兴口占一绝——
淡远幽香着意禅
碧波灵动舞花仙
擎天扶瘦莲台净
深处凡尘志未偏
2017年11月3日于黄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