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桂飘香的周末晚上,应友人邀,我在黄梅戏大剧院欣赏了由俄罗斯圣彼得堡国家冰上芭蕾舞团领衔的冰上芭蕾舞剧《天鹅湖》。
关于芭蕾舞,我从未看过,更不必说冰上芭蕾了。先前,从教科书上得知舞蹈是于三度空间中,以身体为语言作“心智交流”现象之人体的运动表达艺术。孕育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芭蕾舞是舞蹈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因其女演员表演时以脚尖点地,故又称脚尖舞。至于冰上芭蕾则是这次观看《天鹅湖》后才知晓的。它是用冰刀代替芭蕾舞鞋。演出时,整个大剧院的舞台就如同一个“溜冰场”。
从入场到出场,我一直抱一颗敬畏、欣赏之心,从演员的高超演技与动人的童话故事里,我感受到了这种肢体语言的无穷魅力,尤其是贯穿全剧始终的柴可夫斯基的经典交响乐章,更是让我惊叹、惊羡不已!难怪这部经典能够风靡全球、历久弥新。
散场后,同行的作家文斌问我,先生今晚有何感想?
我不假思索,便说,实在大开眼界,不虚此行!像《天鹅湖》这样的经典之作如果不到黄梅戏大剧院看,你是不会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
当然, 时下网络、电视、vcd等新媒体可以观看优秀的芭蕾舞之类的作品,但受影像制作技术等局限,不能全方位立体感地将真实的完美的舞蹈形象展现在观众面前。走进戏剧院耳闻目睹是感受经典的首选。
刚才我们观看的《天鹅湖》,无论独舞、双人舞,还是群舞,都是通过演员的肢体和造型表达感情的,都要求舞姿的完整性、动作的延续性;而电影或电视等艺术有自身的艺术规律,需要运用镜头语言,在选景上加以全景、中景、特写的交替变化,在镜头转换处理不当时往往会出现本来应该以全身的舞姿才能表现出人物的某种情感时,屏幕上只能看到一张激动的脸或者一个侧影,本来是一幅雕塑般的身体造型,却把双手卡在了画面之外,本来是一段精彩的舞蹈,屏幕上只能见到两条穿着足尖鞋腿在动……如此,空间的立体感与人物的距离感均无可达到观众与演员近距离接触带来的审美效果。 作为热爱生活并能享受高雅艺术生活的市民应该多看演出,且与演员面对面互动,以享受原生态的经典之作奉献给你的佳肴。
黄州人有幸面对面地感受到异国风情的经典冰上芭蕾,实现自己享受艺术大餐的梦想,不能说不是市委、市政府带领七百多万黄冈人民夙兴夜寐,锐意进取,实现双强双兴战略的成功之举。 同时一个地域的文化消费理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物质层面的丰富也就是经济科技的繁荣,另一方面表现了消费者精神内在的更高需求。由此,它如轻音乐似的在舒缓曼妙中凸现黄冈尤其是黄州人的消费观念变化、经济实力的增强。 如果没有经济的繁荣、观念的更新、需求的提高、文化的繁荣,也就不可能有黄梅戏大剧院、遗爱湖这类浩大工程的创建,也不可能吸引冰上芭蕾经典舞剧的登录,也不会像今晚的剧场要么鸦雀无声要么掌声如潮。初次演出成功,实现了市委、市政府的初衷——让高雅艺术走进百姓生活,让老区人民和大城市人民文化同步。
诚然,实力决定成就,品位决定高度。冰上芭蕾舞台布场的精准、演员表演的娴熟、观众欣赏水平的提高,通过冰上芭蕾舞剧的登录、演出,已露冰山一角。
文斌很赞同我的观点。他说,艺术上的感受如何呢?
我说,这个我倒是门外汉。不过,觉得演员的弹跳、跳跃、旋转、立定、飞翔与分合等动作轻如飞燕,矫若游龙,刚柔相济,精准到位。剧情随着舞台灯光强弱明暗变换与交响音乐急徐沉亢的熏染,将美丽凄婉的童话故事演绎得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经久震撼!冰场、舞蹈、音乐、灯光的艺术组合,充分表现了舞蹈形象,因而给观众以强大的艺术感染力。置身剧场,你将飞越千年,飘向异国他乡,与男女主人公同爱相惜,因而不知今夕何年,不知置身何方?
当然,经典毕竟是经典。如果不加以传承与弘扬,而是束之高阁,不融入当代,走向大众,将成为标本或古董,会失去其固有的艺术生命力。 传承离不开鉴赏。这次黄州首演《天鹅湖》,至少说明市委、市政府对文化的自信对艺术的重视,广大市民对文化的需求对经典的热爱。
我由衷感谢黄梅戏大剧院给我提供重温经典享受高雅大餐的平台!
2017年9月10日于黄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