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雷加文学谈话》等想到的

(2015-08-25 16:53:49)
标签:

文化

    秋天说来就来了。季节的更替,原本没有什么,但于人类却有许多跌宕的情绪。我们因为岁月的流逝而伤感,因为曾经的不再而无奈。于是,许多有识之士希望通过文字留下人生的足迹,留下更多的精神食粮。然而,正如大江东去,留下的仅仅那断垣残壁式的浪痕。经过时间的淘洗,读者的挑剔,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与名噪一时的作家中,能够让读者忆记或重温的,毕竟寥若星辰!

    雷加及其作品又一次走进我的视野,这不是偶然,是其生命力的最好体现。

    三十年前,我拜访作家梅白老师时,他向我提起过雷加的名字。梅老要我学写散文,要我多读唐宋八大家、鲁迅、朱自清、刘白羽、雷加的散文。说实在的,当时对其他作家的名字我耳熟能详,而对雷加,我还是第一次听说。因为是恩师的教导,我离开他家后,便跑到新华书店查找有关雷加的情况及其书籍。可是,在当地的小书店没有找到,也就不再上心。日后的工作学习中,一度终止了写作;尤其是梅老去世后,很少动笔,而是为生活操劳。甭说雷加,就是当代几位大散文家的作品,我都很少问津。

    前几年,因为职场失意,重操旧爱,写了百把万字的文学作品,其中大部分是小说。对于散文只是写写心灵感悟、作品读后感之类,没有从更高的层面去把握大时代和大环境,没有从更高超的艺术技巧上去精雕细琢与精心营构。随着写作的深入,越来越觉得自己素材枯竭,尽管在写,实际上是在重复生活重复思想,甚至越写越烂。一时间,我陷入迷茫、沮丧。

    正当我要放弃的时候,我的文学好友熊熊兄送给我两本书:《生活的花环——雷加文学回顾》和《雷加文学谈话》。他说,这两本书的编者刘甘栗是雷加的女儿,他的北大同学;叫我好好读读,或许对我写作有所帮助。

    许多年前有关雷加的名字又一次被提起。我翻看了这两本书,万千思绪涌上心头。坐在窗明几净的办公室内,抿一口绿茶,再一次将目光注视在勒口的雷加简介上:雷加,1915年出生于辽宁省安东市三道浪头镇,早年就读于东北冯庸大学中学部,“九一八”后流亡关内,参加过“一二八”淞沪抗战;1938年到延安,活跃于前线和根据地农村,著有《一支三八式》等大量抗战作品,曾任延安文协秘书长、延安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解放后历任北京市作协副主席,全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第三、四届理事、中国作协顾问、名誉委员等。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潜力》三部曲,散文特写《五月的鲜花》、《半月随笔》、《从冰斗到大川》、《火烧林》、《南来雁》、《边城和人》、《沙的游戏》、《我属于这条大河》、《延安世纪行》等。《半月随笔二集》曾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我暂时放下手中的工作,几乎用了一个昼夜才读完这两本书。通过读这两本书,我对这位已故作家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雷加先生一生从事文学事业七十余载,可谓笔耕不辍。他留给我们的最少有三点启示:一是“一个作家应该有生活,以后要继续积累和补充生活,才能够写下去。你生活在这个时代里,你只能跟着时代走”(雷加语)。据《雷加文学谈话》记载,刘白羽等作协领导多次要他担任中国作协的行政事务,但他担心行政事务会影响自己创作,一再谢绝。他将人生大部分时间放在到农村到工厂等基层深入生活、不为名不为利一心创作上,因而能够写出与生活同在让读者喜闻乐见的等身的文学作品;二是“语言在表现艺术上很重要,但作品最重要的还是主题、背景”(雷加语)。雷加先生说,他的有些小说和散文常被编辑评论家列为特写什么的。如《黎明曲》本来是报告文学,可编辑说是小说,《五月的鲜花》本来是散文,被评论家当成特写了。究其原因,我想可能是雷加先生在自己的作品中过于尊重生活与背景了。因为他热爱并熟悉生活,他的作品生活感强生活气息浓厚,也就具有较强的生存时空。他作品表现的主题往往歌颂生活中的美好人物与可歌可泣的事件,充满正能量,因而鼓舞教育影响了一代新人;三是“制度保证我可以生活下去。在别的国家,写不出东西,就没有饭吃”(雷加语)。在中国,文学是为人民服务的,作家是精神产品的生产者。为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发展需要,我们就作家的归属、保障也应该重新设计,让作家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为时代和社会创作出更多更优秀的具有市场与生存空间的精神大餐。从雷加谈话中,我们不难看出他的忧思与希望。我们的文学管理体制、专业作家的待遇也必须与时俱进,方可永葆文学创作的青春与活力,永远立于世界文学之林。

    在纪念雷加先生诞辰百年之际,作为一个老文学爱好者,聊以此文,作一种纪念罢。

    2015年8月25日草于湖北黄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秋夜偶寄
后一篇:秋心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