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黄冈文联主席陈训金是通过副主席郑能新先生认识的,算起来不过两三年时间吧,但彼此交往较深。
一些摄影界的朋友喜欢我给他们的美片配点古诗,诗成后就请训金先生书法,制成诗书片一体的艺术品收藏或赠送亲友。我也拿先生的字送了不少人情。我觉得,尽管彼此职位悬殊,学养有别,但比较投缘。因为我与他交往不外乎诗书,没有更多的额外功利。许多真正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不入流且不够什么流的,如对文坛的座次之类没有什么觊觎。我们交往自然轻松、随意得多。
训金先生给我的印象是平和,幽默,霸气。他乐于与文艺家交朋友,而且极具包容力,以团结、关心各个门类不同流派的所有文艺家为己任,助推黄冈文艺家队伍的发展壮大。在文联主席这个位置上,他表现出的那股霸气不得不让绝大多数文艺家折服。黄冈文艺界呈现出来的生机正如遗爱湖的建设有目共睹。
人和事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我读书作文,看人论事不大囿于过去,无论那一切如何辉煌抑或暗淡,只要今天的这一切充满正能量,我就要为之抒写、高歌!不仅仅为那些成功人士,更多的是为可歌可泣的小人物。但是,上周末,无疆兄跟我说,我为训金主席写文,有些文艺界朋友颇有微词,说我攀龙附凤。我只能一笑置之——怎么这些人就不看看我给那些草根人物摇旗呐喊的文字?怎么就不好好看看训金先生的作品呢?任何文艺作品以品质论,不能人为贴标签;同理,任何文艺家唯作品论,不能看头衔。尽管当下是个商标、品牌时代,我不会为之所动。
训金兄是一个书法家,对于书法我只能看热闹,因为当时比较喜欢他的书法,就为他的书法写过摭谈。对于文学,凭几十年的爱好,我多少可以看出一些门道。一个弄墨之人能够写出《家住匡山下》这样的散文,不禁为之拍案叫绝,当时就为其写下读后感。
作为一个文联主席,经常和我们玩微信、QQ,让我们不时了解文艺界诸多信息,读到许多佳作,我倍感亲切,昨天欣然为他赋诗一首:自幼聪明乡里赞,心如鸿鹄傲天翔;政坛岁月公论好,书海春秋德艺香。幸领文联群苑秀,欣栽桃李满庭芳;先生醉意挥毫起,流水潺潺骏马狂。
先生看到后,给我一个汗颜的表情,反复叮嘱我不要发表了。我没有刻意为之,也不怕“拍马”之嫌,还是写进此文。
他将不久前写的《父亲的“吉祥三宝”》发给我。我看后,感慨感动不已!这是他继《家住匡山下》之后又一篇美文。该文以物写人,寄情于物,让人睹物思人,从另一个角度叙写了父爱。全文朴实无华,满纸哀思,真情漫溢,如泣如诉,读之哽咽。父爱子孝,逝者不再的诸多情绪充盈其间。环境的烘托,语调的沉缓,营造了追思无限、痛彻心扉的气氛。
自古以来,写父亲的散文不计其数,父爱是个永恒的主题。朱自清以《背影》留下了父爱经典。训金先生以《父亲的“吉祥三宝”》再现了一个时代农村农民生活与父爱的缩影。
我喜欢这类用心灵与眼泪写出的文字,忍不住再为之说几句,管不了那许多的眼睛和嘴巴了。
2015年8月13日草于沙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