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北京行
(2014-05-07 17:33:17)
标签:
旅游 |
1、“五一”的京城似乎没有去年那般拥挤了。
这是我下火车上公交后的第一感觉。杨花依旧飘飞若雪,行走在街道上眼花缭乱。
但是,一进地铁站,乘车高峰让我遇到了,我好不容易挤上下一趟车。人满为患,首都永远是首都!
地铁上手机阅读的新生代,看网络小说、玩网游、聊天的是绝大多数。在拥挤的我的身旁,有个女生在座位上正投入地读《青年文摘》。我没有责备她的不讲尊老爱幼,将座位让给更需要它的站客,而是抱以十二分的满足和希望。能够不失时机地去阅读,特别是这种旁若无人式的投入,很难说是一种做秀或消遣。
我忽然明了,在今后的创作中该如何去改变自己的写作风格与内容,去最大限度地满足需要精神食粮的一代了。
北京的暮春不像我想象的那样风和日丽,倒比我们黄州热得多,也像是一位多情善变的少女。上午艳阳暖照,下午风起,薄暮乌云滚滚,阵雨随风骤至……
2、儿时的同学已是京城一位不大不小的老板了。晚餐席间,我们边吃北京涮羊肉,边聊着过去与如今。
儿时的他比我贫寒,但彼此的学习成绩不相上下,也许就因为我比他相对优越的童年,让我在初二后吃苦精神稍逊于他,以致高考时缺乏韧性,落后于他。
三十年后,我们的人生偏差非儿时的物质差别所能相比的。
其实,人与人之间本没有什么不同,在人生紧要的几步迈得好坏,也就成了昨是今非、今是昨非的慨叹;而人生的开始更是再重要不过的了。
3、又过了一天,在我进入梦的故乡之前,如果不说几句,真的怕故乡的梦姗姗来迟。
此次北京之行,虽然花掉了我个把月的工资,但一家人能在首都渡过平淡温馨的节日,还是无数个个把月工资买不到的。
北京的天很高、水很深、地很大。一向以解剖社会批判人类劣根性为人生目标的我,试图孤芳自赏地藐视一切,然而宛如客居小区周边的耸入云端的树,一经每天薄暮刮起的狂风,便淹没在飞沙走石般的暮霭里。
我们每个人都是脆弱的,哪怕一时貌似伟大;唯有卑微地适应给予自己一切的环境,高尚地实践自己人生誓言的人,才能避免随时被淹没的可能。
4、从博导蔡教授的办公室出来,走在环境清幽、书卷气浓郁的中国传媒大学校园,我不时回味着蔡教授的话——“我们这一代不应该把自己的想法和未竟的心愿强加给我们的下一代。”
参天如盖的大树,有的叫不出准确的名字,但绿荫蔽日,稀疏的倩影映
在林间小道上,给人一种酥软的感觉。蓊郁的枝叶间偶尔露出几声悦耳的鸟鸣,微风拂面心心旷神怡之际,又有可爱而恼人的花絮飘来,我紧张而爱怜地伸手去挡。脖子自然缩得紧紧的,生怕这些毛茸茸的小家伙钻进去,淘气。
这位刚从大学毕业不久的城里姑娘,穿着长筒靴,跟着农机手艰难地跋涉在泥泞的水田里。我只是配合她象征性下了几次田。曾经生长在农村的我,在泥田里很快就吃不消。
为把节目做好,她不厌其烦地反复采访,亲自操作,像一只飞翔在田园的小鸟那样,十分快活地喊叫着:“我也当一回女插秧机手了!”
我曾在网上看到,在身边听到这样一句话——“90后会是垮掉的一代。”
然而,我们这些杞人忧天者,为何不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去看看最近发生在他们这一代人身上的一幕幕壮举呢?我们该学会放下,学会放松,坚信适者生存,物竞天择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