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河文化学会2013年迎春茶话会上的发言
(2014-01-17 09:45:56)
标签:
文化 |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新老朋友:
根据大会安排,我代表《巴河文苑》编委会成员发言。我要说的主要有三点:
一是玩文化是件很高雅、很伟大的事情。非对文化有浓厚的兴趣,即有文学艺术细胞,非有一定经济实力与生存能力,非献身文化事业,是不可能玩的。为什么说玩呢?因为文学、文化太高雅、又太艰辛、无止境,所以想有所建树,想流芳后世,很难的。我们只能抱着玩的态度,努力去追求就行,不要过分计较结果,不要去追名求誉,不要太较真了!其次,文化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人的价值体现。物质再丰富,如果没有文化,那么也不是真正的富有。对高品位文化的追求、生产、传播不是想当然的,至少具备两个条件:即文化主体的需求与品位,文化客体的完善与必备。所以说,玩文化是件很高雅的事儿。正因为她高雅,非一般人可以享受与做得到,正因为她需要在生存之余才能去实现,所以她伟大。伟大的东西从来就是与众不同。我们都明白这些,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许多人浅尝辍止,或者为生活所迫,放弃初衷,或者因为畏惧艰难,半途而废。所以,她又是一件很实际的事儿。在我所接触的朋友中,能够锲而不舍,能够矢志不渝,如过河之卒勇往直前,热爱文化,尽一己之力大办文化,助推文化,甘当文仆,培植文化新人的人,张卫生先生是大家交口称誉的代表。像张先生这样年过古稀,从弄潮商海到创办巴河文化学会,主办《巴河文苑》,打造全国诗词企业,在全国委实少见。难怪他能被省作协吸纳为会员,被市文联授予“商海一儒将,艺海弄潮人”。无论他是搞企业,还是搞文化,都得到许多荣誉!他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二是办刊物是为了培植新人,繁荣一方文化,影响社会。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些文学报刊、文学艺术团体,都是以发现并培植文学艺术新人为己任,文学艺术前辈是以此为乐趣的。但是,大家看看现在的一些杂志社、出版社、文学艺术团体,又是怎样一种情形?造成现在这种情形的原因,的确有体制上的,除此之外,我们身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否为人师表了呢?是否真正为文化献身了呢?巴河文学学会主办的《巴河文苑》,自创刊以来,秉承弘扬“巴河文化,培植文化新人”的办刊宗旨,依文论质,不唯名家,不薄草根,挖掘历史文化、传承巴河精神,发现新秀,培植新人,让沉寂的巴河揭开云雾,重见青天,让巴河文化重放光彩,草根文化爱好者大有用武之地。该刊已出刊四期,耗资几十万元。作为私营企业,能够像湖北银环建筑有限公司这样发展企业文化,真的不易、不多。我们应该义不容辞地为它鼓与呼!
三是祝愿《巴河文苑》再创佳绩,跻身全省优秀期刊。《巴河文苑》创刊不久,已从市内刊晋升省内刊,已为许多大家认可,已为多数读者接受,已为一些文学艺术爱好者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在新的一年,希望热爱并支持《巴河文苑》的领导、同仁一如既往的支持、爱护,我们衷心祝愿她越办越好,再创佳绩。另外,前天在黄州街上碰到张主席,偶尔而和他谈到文人的话题。张主席说,文人可以分成文官、文豪、文人、文仆、文商、文痞等六等。并且说,王安石、茅盾等为文官,苏轼、鲁迅等为文豪,吕不韦、孟尝君等为文仆,希望我吴远道做个文人,他自己做个文仆。我说,你做文仆是没问题的,但我天赋有限、勤奋不够,能做一个文学爱好者就不错了。我会继续努力,努力做好一名文学爱好者,不负喜爱我作品的读者的期望!
最后,值此辞旧迎新之际,祝各位在马年身体健康,万事胜意!
谢谢大家!
二0一四年元月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