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所思
(2009-09-23 16:32:38)
标签:
杂谈 |
今年的端午,空气原本湿漉漉的而带几分躁热;到了下午,天空又下起了雨,自然由小到大,最后倾盆以降。天地之间挂着雨帘,将绿色的树、朦胧的远山、莽莽的大江都拉进梅雨的闺房里。
端午节与其说是中国传统的佳节,不如说是对一种精神、一种伟大的祭拜。伟大的,不朽,常常传承于万世,而且不断地注入新的内涵。只要有益于社稷,有德于世人,纵使当时平凡或不幸,就会经岁月的濯洗而愈显珍贵,从而根植于富有思想者的灵魂,并影响着生命的延续与生存的质量;一代又一代,一年又一年地纪念着、庆贺着。这种伟大,不是一般意义的了,而与日月同辉。
龟蛇虽寿,犹有竟时;星球永恒,也会陨落。伟大的往往依靠文学、艺术等载体才得以传承与恒久。文学、艺术不单是精神的食粮,而且是让这些能愉悦、益智、合力于人或人类的大境界者得以潜移默化于人心、国魂。由此,文学作品是写给自己的,更是写给时代与社会、人类的。尽管良莠不齐,正如稻谷与稗草,终有收获的主;但是,它们或多或少,或好或不好地作用于当代,甚至身后周边。
我们除了陶冶性情,还必须考虑到作用的后果。我们不见得都能成名成家,我们的作品也不见得都流传后世,因为文学作品的被认可度,往往带有时代、国家体制、社会心理的局限,尤其是当下浮躁、功利性强的弊端,被认可的不见得就那么经典,被大众接受的也很难说就是精品。我们只要努力写着,为自己,为他人,为美好,为弱者……我们就充实、就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