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为人知的云南“葡萄酒库”_茨中

(2009-10-30 10:04:40)
标签:

葡萄酒

酿酒技术

村子

葡萄园

吴公

澜沧江

旅游

分类: 杂七杂八-转贴

茨中>>雪域高原的神秘圣果

一百多年前,在西藏地区传教受到了挫折、被驱逐出境的西方传教士们带着圣经和葡萄籽离开西藏沿着古道顺江而下,来到了云南省德钦县的澜沧江畔这个位于神山脚下的藏族村子——茨中村。

在这里,奔腾不息的澜沧江水从村子的脚下流过,村口,一条小溪从雪山上奔流而下,穿过村子汇入了澜沧江。村子边小桥流水,村中绿树簇簇,村舍影影绰绰,炊烟袅袅。村子的中心地带,一座古老的欧式建筑物肃然地耸立着,这就是那座建于1905年、有着各种神奇传说的中西合璧的茨中教堂。教堂坐西朝东,面临澜沧江,由门庭、院落、生活房、礼拜堂、花园和葡萄园等组成。整个建筑呈十字架形状,主体为法式(哥特式)的建筑风格,整体成十字形,教堂的最后一道拱形门上面用拉丁文、藏文和东巴文装饰而成一道拱形门头,这样独特设计的意思是欢迎劳累了一天的人进来。

 http://1822.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9/10/30/9/13/125523ee035g215.jpg

俯瞰茨中,郁郁葱葱的神山脚下散落着民房。

 

在茨中村,今年59岁的吴公底在当地可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他出生在一个六代人都信仰天主教的藏族家庭,而他本人在出生的第八天就接受了罗维神父的洗礼,罗维神父给他取了个教名——奥斯汀。他现在是茨中教堂的管委会主任,还会用古老的法国传统酿酒技艺酿造干红葡萄酒。19978月,他先是从曾在茨中教堂当过修女的小姨妈德利撒那里,学到了一套法国传教士传授的酿酒技术,后来他又将这项古老的酿酒技术传授给了村里的村民们。

坐在吴公底家贴有耶稣圣像的堂屋里,当我一说起葡萄酒文化的话题,他的脸上顿时堆满了开心的笑容。

“想不想尝尝我酿的葡萄酒?”

“想呀,早就想尝尝了。我从一千多公里外的滇南来到这里,不就是为了探寻这个有着神秘色彩的葡萄酒吗?”

吴公底呵呵地开心笑着走到一个大瓦缸前,用一个大木碗舀了满满一碗呈红色、散发着醉人醇香的葡萄酒,端到我面前,我接过来喝了一口,那酒的味道、口感果然美不可言,从酒里能喝出乡土的气息、生活。

适逢8月盛夏,茨中村的葡萄刚好成熟了,吴公底家也到开始酿造葡萄酒的时候了。一大早,他便和家人一起到自己的葡萄园里将那些已经成熟了的玫瑰蜜、赤霞珠葡萄采摘回来,将葡萄叶子等杂物拣干净后,全部倒在大桶里用木制的杵棒将葡萄捣碎,去皮,然后按比例放入糖,一般是每50千克葡萄加5千克糖,随后就密封起来进行存放……

 http://1812.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9/10/30/9/14/125523f229fg215.jpg

从这个角度看,布村的葡萄园美不胜收。

 

他边忙碌着边告诉我,法式的传统酿造葡萄酒共有破碎、发酵、过滤等工序,看似简单其实很复杂;现在存放的这些葡萄酒3天要放一次气,12天后进行发酵的工序将葡萄皮渣捞出来;再存放2周后进行第2道过滤,目的是吸出酒液除掉罐底的渣子;再过2周后进行第3次过滤;经3次这样的过滤后,再用纱布过滤,然后满罐密封6个月后,酿造的葡萄酒就可以喝了。以上的这些工序除了要精心操作外,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好发酵期间的温度,温度高了不行,低了也不行,一般在18为最佳。这样,酿成的葡萄酒才醇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