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植物造景在旅游景区中的运用——以北京市南馆公园植物

(2009-10-12 14:33:49)
标签:

植物造景

花坛

主景

常绿树

南馆公园

旅游

分类: 旅游规划策划-转贴

北京市南馆公园是一座环境优美、景色怡人的现代园林。公园小巧玲珑,地处闹市却闹中取静。园内绿树成荫、环境幽雅、服务一流,是北京市东直门一带百姓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植物配置是很有规律的。本文以南馆公园的植物造景规律为例,说明植物造景在旅游景区中的运用。

 

 

一、南馆公园介绍

 

1、南馆公园的建成开放

南馆公园位于北京市东直门内,明代这里是一座铜厂。1956年市规划局批准此地为绿化用地,根据当地居民的俗称命名为南馆公园,1992年10月1日正式开放。南馆公园像一颗镶嵌在老北京城区东北角的绿色明珠,北与俄罗斯大使馆相对,西与著名的通教寺毗邻,东与北中街相接,南是西羊管胡同。全园面积2.62公顷,是一座环境优美、景色怡人的现代园林。公园小巧玲珑,地处闹市却闹中取静。园内绿树成荫、环境幽雅、服务一流,是东直门一带百姓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其总体布局以自然式为主,多采用植物造景的手法。有玉簪园景区、紫藤架景区、六角亭景区等多个精致典雅的园林景观。并迎合游人需要开辟了儿童游乐场、露天舞场、成年人健身区等丰富多彩伯娱乐活动项目,以满足不同年龄层次游人休息、娱乐、健身、游览的需求。

 

2、南馆公园改造成为水景园

2002年4月东城区委、区政府结合北京市绿色奥运行动规划的启动和东城区环境建设总体计划,针对北京市水资源匮乏的现状,对南馆公园进行全面改造。2002年9月28日北京市第一座以中水造景的水景园——南馆公园正式建成。

新建设的南馆公园总面积近3公顷,建设风格以“水景”为主题,利用中水在咫尺内艺术的囊括了河、湖、溪、涧、泉、瀑等各具特色的景点,形成了各具风格的自然景区。南馆公园运用“科学、环保、绿色”理念。利用中水营造的特色水景乐园不仅成为附近居民休闲锻炼的好去处,也使其成为东直门城市景观中的一个亮点。

南馆公园曾是北京内城东北角的一片荒地,自1992年被改建成街心公园以来,始终没有突破街头绿地的模式。改造后的南馆公园着力突出了“水”的主题,也成为附近居民休闲锻炼的好去处,并与北京东直门交通枢纽、俄罗斯大使馆等建设相互辉映。同时,南馆公园也将为北京著名的餐饮一条街——簋街提供一处环境优美的“后花园”。

 

二、南馆公园植物造景分析

南馆公园的植物配置是很有规律的。各景区初步形成花、草、树木和谐一体的植物景观。植物选择上考虑四季变化,基本上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使游人在不同时节游览公园都会有新的发现。冬季选择常绿大乔木并配植腊梅等以改变北方冬季灰黄的色调,观赏主要突出树型(雪松、竹等)、枝干(湿地松、紫薇)、开花植物(腊梅);秋季突出季节变化引起的植物色相的变化,最为突出的就是叶色的丰富变化(银杏、栾树、枫香、水杉等);夏季突出浓荫,以竹子和其他常绿树为基调,植物的品种最为丰富,也有夏季开花的植物(栾树、合欢、木槿、紫薇等);春季以赏花踏青为主,色彩最为丰富,开花植物最多(碧桃、玉兰、樱花、海棠等)。下面分类介绍一下:

 

(一)景点植物的种类和选择

北京的自然条件较好,花草、树木生长良好,植物种类繁多,既有常绿树、落叶树,又有花卉和藤本等。选择植物种类,以利用当地植物为主,发挥地方特色。绿地的植物配置应以落叶树为主,并配置一定数量的常绿树,再辅以藤本、竹类、花草,以此构成植物配置的基调。植物的配置主要是根据园景需要,同时结合绿化实际,达到美化园景的目的。

 

1、观花类

http://www.u7cn.net/admin/htmlEditor/uploadfile/Image/20091009132727597.jpg观赏类花卉花色艳丽而芬芳,是绿地中的主要观赏对象。观花树种主要有榆叶梅、合欢、红花槐、刺槐、海棠、贴梗海棠、木槿、丁香等, 花卉类有月季、菊花、牡丹等,其中牡丹有“花王”之称,花大色艳,是花坛主用品种。海棠、紫薇因兼有姿态花色之美,花枝婆娑,观赏价值很高,园景中常常选用。

 

2、观果类

观果类植物主要用作秋季观赏,给人以繁荣盛世、硕果累累之感。目前山西省落叶观果的有苹金银木、忍冬、石榴等。这些植物有的不仅可以观赏, 还可以供人们食用。

 

3、观叶类

http://www.u7cn.net/admin/htmlEditor/uploadfile/Image/20091009132727765.jpg观叶类植物是景点中不可缺少的种类,主要有观春色叶的垂柳、香椿、臭椿、石榴、栾树等;观秋色叶的有银杏、黄栌、五角枫、加拿大杨、龙爪槐、合欢、红叶李等;观双色叶的有银白杨、变叶木、金星大叶黄杨等。这些树种叶色、姿态各有不同,不论是单株观赏或群植都是比较好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

 

4、观干类

树木造景中不但要选用叶、花、果较好的树种,对干形、干色特殊的树木合理利用会使绿地增色不少。如景点中配置单株主景树迎客松时,选择就要注意它的干形,最好是主干通直、皮色正常,枝偏于一侧,迎着游人来的方向,与景意相吻合。此外,可以根据设计意图选择使用树干具有斑驳色彩的白皮松、悬铃木;白色或灰色干的有白桦、毛白杨、胡桃;红色干的有红瑞木、山桃、樱花;绿干的有棠棣、迎春、梧桐、竹等。

 

5、荫木类

荫木类树木是构成景致与绿荫的主要因素,也是景点植物配置的基础。常绿的有白皮松、油松、华山松等。落叶的有银杏、白腊、国槐、枫树等,这些树种生长迅速,枝干盘曲,树冠有浓荫,容易形成葱茏的佳境。

 

6、藤本类

藤本植物是景点中依附于山石、墙壁、花架的主要植物。因其生长习性攀缘,能遮蔽不良建筑,增加景点生气。如爬山虎、金银花、匍地柏、紫藤等。

 

7、竹类

可应用的竹子有青竹、淡竹。竹子一般性喜温暖气候和肥沃土壤,姿态挺秀,经冬不凋,可以与松柏并重。竹子由于生长快,不择阴阳,在墙根池畔皆可种植。

 

8、花、草与水生植物类

http://www.u7cn.net/admin/htmlEditor/uploadfile/Image/20091009132728162.jpg草本花卉花色多而艳丽,常用的有鸡冠花、串串红、美人蕉等;草坪草有早熟禾、高羊茅、黑麦草等。

它们可以填补某些因地下管道或土层太薄而不能栽植乔灌木的地段,以达到黄土不露天,提高绿化水平。水生植物能丰富水景,增加景点趣味。

 

 

(二)植物造景的独立景观与表现形式

 

1、孤植树

孤植物是单形体的树木型态与色彩的景观表现形式。一般配植在开阔空间中或视线开阔的山崖坡顶处,往往是所在空间的主景和焦点。不同的空间形式和树种,具有不同的景观效果。

http://www.u7cn.net/admin/htmlEditor/uploadfile/Image/20091009132728103.jpg在南馆公园的一片草地中就,种植了一棵雪松,十分显眼,也能使草坪能大面积的呈现在人们眼前,扩宽了视野。因为南馆公园相对于其他的社区公园,它占地面积较小,再加上种植树种较多,使得空间比较紧凑,容易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孤植物与草地的配合,恰恰弥补了这个不足。其实草地的面积并不大,但与孤植物组合成景观,给人的视觉效果要比实际面积大的多,达到了“增加”面积的效果。

 

2、树丛

树丛是按形式美的构图规律,既表现树木群体美,又烘托树木个体美的丛状组合形式。在形态上有高低,远近的层次变化;色彩上有基调、丰调与配调之分。群体的疏密错落布局形成明显的空间隶属关系,随着观赏视点的变换和植物季相的演变,树丛的群体组合形态、色彩等景象表现也随之变化。

 

3、花坛

花坛是以草本花卉为主的众多植株的集合体。以艳丽的花卉群体色彩表现花坛的图案或模拟造型,具有工艺美的表现特点。花坛作为主景时,大多都设在大门和建筑前广场上或主要道路口交叉广场中心,作配景时,常设于道路,广场两侧,以带状、花缘和花境等形式表现。由于花坛的色彩艳丽、明快,表现形式多样,所以有较强的景观效果。

在南馆公园的大门,就是以一大片一串红衬托南馆公园的公园牌,十分明显,突出了主题。南馆公园的占地面积不是很大,湖面周围有些呆板,只有几个花坛和小桥做装饰。为了总体上改善这种状况,南馆公园的工作人员在湖边建立了一片沙滩,还在沙滩上安了一个小装饰——船形花坛。花坛上用棕榈树作为主景,又添加了许多配花,如一串红、长寿花等。在公园的科普乐园门口,用四季海棠和小叶黄杨等搭配、修剪成蝴蝶的造型,吸引了许多小朋友的围观。突出了科普乐园以小朋友为主的特点。

http://www.u7cn.net/admin/htmlEditor/uploadfile/Image/20091009132729338.jpg

http://www.u7cn.net/admin/htmlEditor/uploadfile/Image/20091009132730183.jpg

 

4、树群

树群是以树木群体美为主的树丛群体的扩展形式,可采用纯林,更宜混交林。由乔、灌花、草共同组成自然式树木群落,具有曲折迂回的林缘线、起伏错落的林冠线和疏密有致的林间层次,立体感强。在大型园林和风景区内可以与密林或防护林带结合构成风景林。树群既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环境质量,又可获得雄伟壮观的植物景观。

 

更多内容请浏览游憩中国网 www.u7cn.net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