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首被前人誉为“古今独步”诗的品读

(2009-12-29 11:09:22)
标签:

杜甫

《登高》

猿声

秋景

长江

杂谈

分类: 诗文书赏

 一首被前人誉为“古今独步”诗的品读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400多首,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应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因而被誉为“诗史”,后人尊称他为“诗圣”。

    《登高》是杜甫晚年的作品,当年他大约五十六岁,漂泊到夔洲一带(今四川奉节)。古九月九有登高习俗,此诗即杜甫登高有感而作,重阳登高,面对肃杀秋景,有感于怀,遂提笔写下这一首七律。这一首诗历来被推为律诗中的杰作,千百年来为世人传诵。

    首联从细处选择六组景物:凄紧的秋风、高远的蓝天、悲凉的猿声、水清、沙白、群鸟回旋低飞。写耳闻目见,俯仰之间,犹如身临其境。风急天高,猿声凄凉,这就开门见山地表现了诗的感情基调:沉郁悲哀。

    颔联对仗极其工整,萧萧落木,无边而下;不尽长江,滚滚而来。寥寥几笔,就把肃杀凄凉的秋景写得气势宏大,令人触目惊心。秋日的景色使得诗人触之生情。

    颈联就融合了诗人的感情:“万里悲秋”。然而又想到了自己的一生是漂泊流浪,贫病交加。风烛残年之时,独自登高。君不见长江边高台上那一位步履蹒跚的瘦弱老人独自站着面对滔滔江水满目哀凉,这怎么不让人可怜?

    尾联:艰难苦恨又增添了花白的鬓发,满腹愁绪欲借酒来排遣,不料潦倒新停浊酒杯啊,因为有病戒了酒,竟是不得抒怀。写到这儿,就更增添了一份沉重。

    读诗品诗,我们仿佛感受到了诗人面对逝者如斯的江水所发出的时光易逝、人生苦短的慨叹,面对一枯一荣的落木所抒发的壮志难酬、无可奈何的苦痛!沉郁悲凉的对句,将诗人“艰难苦恨”的人生境遇书写得淋漓尽致,用语精当,气势宏伟,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实在不足为过。

    全诗风格正是杜甫“沉郁顿挫”诗风的很好体现。情景交融,十分感人。明胡应麟推此诗为“古今七律第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