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经历磨课,收获成长     (敏洋洋)

(2011-12-21 11:06:07)
标签:

杂谈

分类: 数学

    在本次研修磨课中,组里经过商量讨论,由我来执教上课,感到非常荣幸。高兴之余,也有担心,怕自己不能把团队研究成果完全的展现出来,影响组里的成绩。可是大家都给我鼓劲,让我放下压力:我们只要认真研究,精心思考,而你只要尽力表现,我们不求结果如何,要的只是全组成员积极参与,每位老师都能有所感悟,从中有所收获,进一步深刻领会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学水平上有所提高即可。于是我欣然接受。经过组内成员的交流,结合课程进度情况,确立执教《因数和倍数》这节数的概念课。在磨课过程中,全组成员积极参与,献计献策,最后圆满成功,我们都满心欢喜。而我作为执教者,其中的滋味和感受,更是无以言表。

   一、 经历磨课,吃透教材

   我根据教材开始第一次的自主备课,发到网上后,群组成员纷纷发言,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到各环节的探究目的、设计细节处理、板书设计等,发表自己的看法,修改教案。我结合老师们的建议,又参考其他教师的教学设计,进行第二次备课,开始试讲,再交流修改,直至四次上课,五次教案,最终形成团队比较满意的课堂效果。

    在整个过程中,经过集体研讨磨课,理解教材,吃透教材,最终确定教学目标为: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乘法算式认识因数和倍数,帮助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探索找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发现因数和倍数的特点。3、感受数学知识间的联系,体会数字的奇妙、有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为:有两条线,一条明线是探究寻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和特点;一条暗线是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教学难点为:探索一个数所有因数的方法。几个教学活动为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服务,从初步认识,到研究找因数倍数的方法和因数倍数的特点,进一步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从中学习探究数的概念的方法和策略。

    二、 经历磨课,了解学生

    第一次上课,把握不好学生的已有经验基础,借助算式把因数和倍数的认识,一起抛给了学生,结果一节课下来,学生对这两个概念,却有些模糊,大多数同学存在混淆的现象。针对这一情况,老师们认为应该把这两个概念分开来讲,怎样分呢?是全部研究完因数的认识、找因数的方法和总结因数的特点以后,再教学倍数的认识、找倍数的方法和倍数的特点呢?还是在初步认识因数和倍数时呢?经过研讨交流,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基础,最终确定在初步认识因数和倍数时,稍作分步认识即可。经过试讲,发现学生理解到位,没有再出现概念混淆的情况。

    通过几次试讲,充分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从学生出发,几次修改教学设计,设计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正确运用各种方法策略理解数的概念,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

    三 、经历磨课,深刻领会教育理念

    通过这次磨课,五次备课,四次上课,更加深刻认识到,一是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一定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确立好教学起点,选择正确的教学方式,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各种教学活动。二是教给学生研究数的概念问题的方法策略。通过独立思考、教师引领、小组合作、集体交流、再根据刚刚学习的研究方法,继续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发现总结,体会研究和理解数的概念的方法多样化,如:想乘法或除法,用棋子摆一摆,借助百数图等,从不同角度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的意义。在课的最后,教给学生从知识、方法、态度三个方面进行反思,谈谈各自的收获,教给学生自我反思的学习方法,渗透自我反思总结的意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经历磨课,细化教学环节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们一起交流讨论,每个教学环节的目标是什么,达到什么程度;每个教学活动怎样有效的开展;怎样提出有效地问题;教师的语言怎样引领,怎样表达;练习怎样少而精,即巩固知识,又在游戏的练习中做到玩中学,玩中用等等,真正做到了“细细的磨”。每个教学环节被细化,使我这个执教者真正做到了了然于胸,胸有成竹,自信地展现我们课堂最美好的一面。

   经历磨课,收获感情

通过这次磨课,经历了由困惑,到理解、再到豁然开朗的心路,心情也是起起落落,于是经常告诉自己,坚持就是胜利,其中的酸甜苦辣,自有一番风味。老师们的全身心的投入,激烈的交流争论,最后收获着最真挚的友谊,使我们同事之间的感情一下子增进了很多,像一家人一样努力,为了做好一件事而付出全部心力,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让我们品尝到了冬日的温馨。

    经历这次研修磨课,我们都有很大的进步成长。我满心感激这次研修带给我们的收获,这将是我们教育教学水平的又一次起点,在这个研修的平台上,我们将插上理想的翅膀,在教育教学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