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作业中,很多同学将“休”与“体”混为一谈,身体写成了“身休”,休息写成“体息”本来以为很容易区分的两个字,竟然有好多分不清的。于是,今天上新课前,我特地拿出了十几分钟的时间,和大家一起探讨这两个字。
我说,“体”和“休”这两个字表面看起来很相象,好象一对孪生姐妹,但是,实际上他们有很多的不同之处,今天咱们就来找一找。孩子们的视线一下子集中到这俩字上了。有的说:“它们的偏旁相同,右边一个是木,一个是本。”有的说:“它们的意思有联系。”我愣了一下:“咦?”那个孩子接着说:“休息好了身体才能好啊!”我顿悟,说的有道理!我趁机说,你们分析的很有道理,但是我们怎样才能分清并记住哪个是“休”,哪个是“体”呢?孩子们沉思了,看来都没有什么好的方法。
我在黑板上把“休”写的大大的,用并不标准的简笔画画了一个人,右边画了一棵几乎没有树枝的大树,我说人干活累了后,靠在树上做什么呢?大家齐声:“休息!”“对,イ+木 不就是休息的休吗?”学生们大喜:“真是呢!”记住了“休”字,“体”就不难记住了,“大家记住身体是一个人的本钱,没有好身体,什么事也做不成,所以‘体’字里有个‘本’字。”
我想,以后不会再有同学把“体”写成“休”了。有时候,看似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实际上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也从中学会了一种方法。
小溪水淙淙: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利用了汉字特点,把学生的多种感官调动起来,并实现了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