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episodic memory & semantic memory

(2010-10-23 12:01:08)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育技术

 

                 episodic memory & semantic memory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加拿大心理学家图尔文和唐纳森(Tulving&Konaldson,1972)把长时记忆又分为两种:一种是情景记忆(或情节记忆)(episodic memory),另一种是语义记忆(semantic memory)。

情景记忆即对个人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时间和地点的事件(情景)的记忆。以时间和空间为坐标。

语义记忆脱离了时间和空间以及具体情境,不以个人为中心的理论和知识的记忆。

 

               cue-summation theory & The dual-coding theory

以下是台湾人的理解:

 

cue-summation theory(线索累积理论,或译为提示-累计理论)

 

是指当阅听众(media audience)接收到的信息线索愈多时,如果影像与文字线索同时提供给阅听众时,阅听众处理此信息的能力将会因累积而加强,在电视新闻中亦是如此。

 

 

The dual-coding theory(双元编码理论,或译为双通道编码理论)

 

该理论认为阅听人于接收信息时,自身有两种处理系统,一种是专司语文部分,另一种是专司非语文部分(意即影像与图像部分),此二系统是同时并用的,当同一时间,同一信息以语文和非语文传达给阅听人,将比只给其中任何一种形式传达给阅听人来得有效果,且阅听人对此信息的接收,将增强其认知与

记忆(Broadbend,195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