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们家专门为洋洋定了《齐鲁晚报》,虽然洋爸说这份报纸在网络上有完整的电子版,但我们还是订了全年的,原因来自洋洋的语文课本。六年级上册最后一课是《读报的好处》。学过这一课后,洋洋去姥姥家时偶尔会翻翻报纸浏览一下,这个小细节我看在眼里。我觉得那篇课文带给洋洋一个很好的“读报”切入点,顺势引导说不定会养成好习惯,订报纸的计划就萌发了。
     报纸订了,按时来了,怎么引导她看呢?
     我的原则:不脱离课本。课文中有介绍“怎么读报”的方法,它讲到:报纸信息量大,先看标题,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阅读。
     恰好,《齐鲁晚报》首页是主标题索引面,上面有各种主要新闻的标题。每次我和洋洋一起看报纸时,都不着急去浏览全部,先玩一个游戏:评选自己最喜欢的新闻标题,把首页的标题讨论一翻,再去看报纸。
     这么大的孩子,特别喜欢表达自己的观点。只要我安静听她说,她的话贼多,还特别期望得到认同。如果她说着说着,我偶尔赞同地一点头道:这个观点我赞同。你看吧,那就仿佛挖开了水库的大坝,那“滔滔江水”是“绵绵不绝”。
     慢慢的,我发现洋洋确实是有选择的看报纸新闻,比如生活类、环保类、公益类、娱乐类,和她生活有联系的新闻会关注多一些。另外一些涉及到国家政策、国际局势、经济类、股票类这类新闻,兴趣则小很多,有时直接翻过不看。但我没唠叨、没提醒、更没强迫她要面面俱到,不落下每一个报纸角落。
     阅读是份快乐,失去乐趣,就没啥意义可谈。
 
     评选一阵“最喜欢的标题”后,我们又开始玩一个游戏:谁是读标题高手。这个游戏是看新闻标题,看谁理解或挖掘出标题隐藏的内容越多越好。
     比如今天的报纸有一标题《23岁莱阳小伙火海救人牺牲》,这个题目告诉了我们什么,隐藏着哪些信息?
     洋洋说,“23岁莱阳小伙”告诉我们他的年龄、性别、籍贯,“火海救人牺牲”告诉我们事件、后果。隐藏着哪些信息呢?1)他是谁?2)他为什么救人?3)他救的人和他什么关系?4)这场火灾发生在哪里?怎么发生的?5)他是怎么死的?被救的人活着吗?
      “还有吗?继续。”我习惯性地问。
      “妈妈。”洋洋很认真盯着我说,“当然还有很多,比如,他父母是谁?是他一个人救的还是很多人都参加了?救了多少人?他有女朋友吗?这太多了。我刚才问的那几个,我认为是最重要的。”
       Ok,既然她这样说了,我不再问。
       但我心服口服:“丫头,厉害!你是读标题高手!我确实不如你,向你学习ING中。” 
      “嘿嘿。”她乐了,“我们语文赵老师常和我们玩课文题目游戏......”
       晕,她的话匣子又被拉开,犹如“滔滔江水”是“绵绵不绝”。
 
      
今天洋洋看到一则感兴趣的新闻:缅甸蟒蛇“入侵”美国佛罗里达州。报纸里说在过去10年里,缅甸蟒蛇把整个南佛罗里达州的兔子、浣熊、山猫和狐狸等动物快吃完了。洋洋在世界地图上找到缅甸和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位置,她的第一疑问是:缅甸蟒蛇怎么去的美国?这路途也太遥远了,中间还隔着大洋。于是到网上去查,大体了解几个途径。她的第二个疑问又冒出来了:动物都快吃完了美国人才发现,可那些动物又不是几天里一下被吃完的,10年啦,怎么没早发现?这个问题,网上没答案。洋洋又来问我,我哪知道,但我有一绝招,屡用屡见效,我说:“这问题不好说,你猜测一下。”
       你或许会说我这不是蒙人的绝招?嘿嘿,我不是百科全书,也没那么渊博的知识。不让她自己去猜测一下,我还真没其他办法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