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桂县五通镇泗江村

标签:
杂谈 |
分类: 退休之后 |
临桂县五通镇泗江村,文革期,桂林WD时,父亲送我到乡下,这里就是阿隆曾经住过一段时间的地方……
小叔家老屋;吾住过的房屋。
村边的大榕树与顽童……
泗江……
小叔以后建的黄色墙面新楼,此回住在三楼……
老屋后道通河边,泥冲墙历经数百年……
堂屋……
与小叔和隔壁李春盛(左)一起喝酒……;李春盛64年进初中,县某厂退休。曾带小叔李桥保(右)串联到过北京。他说当年阿隆在小叔家的壁板上还用粉笔写了“何时返桂林”的诗句;经他一讲,阿隆倒也记忆起来那时的境地和心情的发挥……;
李桥保:66年刚进初中,文化大革命一样都没参加,说两(派)边都有不对……,“逍遥派”吧。小叔年轻时有力气,在村边砸石头可以砸到泗江对岸,有次到桂林我家时,到河边玩,在花桥下游的第一个码头砸石头可以砸到花桥亭的瓦上;下象棋也很厉害,真不是吹的。那时是生队,在校学生还没有给出工的。后来到五通粮管所临时工,不久就桂林招工,71年初进桂林量具厂工人,去年正式退休在家,带儿孙,还干些农活……。其实,小叔也是此家的螟蛉子,五通街上的,1956年其父母双亡,是吾叔公李文汉收留他,至今他常对我说:“父亲收留了我,不然早就饿死了。以后也痛我的。”
小叔的孙女李文洁;孙子李并峰去五通跟妈妈去了……
鸟瞰泗江主村……
8月4日,与小叔及其孙女一起去“义江缘”玩,主要是重走当年阿隆跟小叔和奶奶到山里挑柴草之路,回忆当时的情形……
小叔家种的“金钱草”,中药,有收获和效益的;他们那里的农民多种金钱草和西瓜……
此处原有跳石,今在上游修建车桥,已走不通了;那年时,树边丢放着几个破旧的石头菩萨,牛都害怕,不敢从菩萨面前走过,绕道而行……,当年小叔与我讲过此事,我都不信,后又一次路过见到,不得不信!
农家乐里玩了一圈(此园已停业了的)……
挑柴草过321线从小路进山……
小水轮泵站,自动抽水灌溉农田,农民最喜欢的灌溉方式,一般几十年不用换机件……
到泗江中游水、洗澡,好爽;但也不舒服,因为皮肤容易生“颗颗”,好痒的……
小叔的父亲李文汉,享年73岁。也是吾的小叔公,人称“老孓兑”,是家最小的。旧社会,家境贫寒,小叔公从小过继到泗江李家,生活不错,还上过几年书。在村上辈分最大,当年还当生产队长,在村上有威望,人都尊敬他。他还有帮人打“泥磨”的技术,那时是用泥巴和竹子做成的磨来脱谷的,后来逐渐被机磨所淘汰。记得他帮人打泥磨回来,人家还给些小钱,赶圩买些酒菜,专门说给阿隆吃……,可惜阿隆那时不喝酒,但可“打牙祭”。原其家里有一大泥磨,我还去推过试试的,如今几十年前就丢弃了。几十年来,阿隆去五通上坟,少不了给这个爷爷烧纸进香,寄托哀思。
经香火烘燻,字迹已模糊,稍加擦拭,跃然板上,其:
鸠杖延龄——鸠杖,又称鸠杖首。所谓“鸠杖”就是在手杖的扶手处做成一只斑鸠鸟的形状。鸠杖是长者的象征。七十寿联:鸠杖引年典隆二膳,鹤筹添算庆洽七旬。
8月5日,村委会主任李树成家请吃饭,这是其母亲,79岁了,按辈分称其大嫂……
抽烟者为李树成。
李树青,李树成的哥哥,县建设局总工。回家看望其老母,其和阿隆于1982年在桂林地区水电局TI59计算机培训;30年过去今始见,好生高兴……干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