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 绝笔诗《临路歌》赏析

《临路歌》开头的这两句诗可以说是艺术地概括了诗人李白一生的奋斗经历。早年受到过最高统治者的青睐,在长安朝廷中曾经万人瞩目,风光无限,那可真是"大鹏飞兮振八裔"!但最终还是因为疏于心计,被朝中的小人合力排挤出了朝廷,不得不远离了政治中心,虽然空有一腔豪情,却已是报国无门了,岂不就是"中天摧兮力不济"!这首诗是用楚辞体写就的,这种体裁从被屈原创造出的第一天起,就带有明显的悲剧色彩和极强的个性风格。所以,李白用楚辞体诗歌来总结自己一生的经历与追求是再合适也不过的了。
紧接下来,诗人继续写道:"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前一句比较容易理解,激是震荡、激励的意思,这是说,尽管自己个人的追求到头来是失败了,但是其遗风影响,却一定能够在人间永久地流传,千秋万代地激荡着天下后来的有志之士。这同样是极其自信的表现,颇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味道,哪怕就是失败了,也不肯认输服软,而是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所以,他坚定不移地相信,自己在追求理想的征途上虽然不幸无功而返,而且最终也未能如愿以偿,但是他所选择的道路非但没有错,而且由于自己在追求理想的曲折过程中所展示的崇高人格与不屈精神,必将对后人产生历久不衰的影响。这也是大鹏精神的完美体现,无论在生前,或是身后,大鹏这种高飞万里,搏击长空的精神都是永垂不朽的。而后一句中提到的"扶桑",是神话中生长在东方的大树,据说太阳就是从扶桑树下面升起来的。我国古代历来把太阳作为君王的象征,所以在这里"游扶桑"应当是指的当年李白自己那一段在皇帝身边当翰林学士的经历。扶桑既然生长在太阳出升的地方,显然不是一般的凡人可以轻易涉足的,更不用说把衣袖挂到树高千尺的扶桑枝条上了。我国古代曾经在诗歌中提到去游历扶桑的,还有一位浪漫大家,这就是中国诗歌之父屈原,他在《离骚》中说自己,"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真是无独有偶,中国文坛上两位最浪漫的诗人,早期的屈原把座骑拴在扶桑树上,"总"字有系的意思,"辔"是驾驭牲口用的缰绳;而唐代的李白却让扶桑挂住了左衣袖。袂,是衣袖。肉骨凡胎的人怎么敢想像自己有朝一日能去游历太阳升起的地方呢?又怎么可能被树高千尺的扶桑挂住衣袖呢?那么能够飞上扶桑的自然只有那神奇的大鹏鸟吧,可是大鹏又是从哪里来的左袂,分明应该是"左翅"才对呀?在这里,忽而"大鹏"高飞去,忽而"左袂"挂枝头,时而大鹏鸟,时而李太白,这亦真亦幻的境界与庄周晓梦蝴蝶的传说可谓不谋而全,异曲同工。庄子搞不清到底自己是生为庄周,梦到了蝴蝶,还是自己原为蝴蝶,梦到了庄周,而李白在这里,似乎是在有意混淆自己与大鹏的客观界限,而产生一种扑朔迷离的感觉,大概在李白的心目中,大鹏与自己本来就是彼此不分的吧。如果从理性上分析,这肯定是不合逻辑,甚至有悖常理的,但是从浪漫人生的角度来体会李白的心境,却又分明感觉到,这种艺术的真实是完全不难理解,也是符合李白的一贯的思维特征的。
-
http://tb.himg.baidu.com/sys/portrait/item/99b3e98791e891abe88aa6e5a883e5a883d302
绝笔诗《临路歌》赏析" TITLE="李白 绝笔诗《临路歌》赏析" /> - 金葫芦娃娃
文/田南池
前一篇:[转载]余光中写给李白的四首诗
后一篇:我的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