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茅台此次跌停的直接导火索是其三季报,单季度净利润增速仅为个位数,严重不及预期。其实,在跌停之前,贵州茅台已有较大幅度的下跌,从6月12日的历史最高价792.5元下跌至610.1元,跌幅达到23%。算上此次跌停及次日的探底(509.2元),贵州茅台区间最大跌幅达到36%。之后,贵州茅台迅速回升,连续大涨,至11月2日已经接近收复跌停失地,再次触及600元大关。
贵州茅台头戴沪深两市第一高价股的桂冠,总市值超过7000亿元,短期内如此巨大的波动,实属罕见。或许,不能仅仅用三季度业绩不及预期来解释。这期间,谁在买?谁在卖?从沪股通资金数据上可以看出一些端倪。10月29日跌停当天,沪股通中的北上资金净买入贵州茅台1.49亿元。10月30日,贵州茅台惯性下跌后反弹,北上资金虽然大举卖出24.6亿元,但同时买入了16.42亿元。10月31日,贵州茅台大涨4.75%,北上资金买入金额达到18.22亿元,净买入也有12.73亿元。11月1日,北上资金加大力度,买入金额突破20亿元,净买入也超过15亿元。北上资金的大举买入,也让贵州茅台连续多日登上沪股通成交活跃股榜首的位置。
但是,此次跌停前,北上资金并没有青睐贵州茅台,而是大举抛售。跌停前一个月(9月28日~10月26日)的14个交易日,北上资金仅有1次净买入,合计净卖出59亿元。这期间,贵州茅台下跌了16%。从贵州茅台6月12日创下最高价至跌停前夕,北上资金已处于净卖出的状态,金额是15亿元。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贵州茅台连续下跌之际,北上资金持续卖出,贵州茅台触底之时,北上资金大举抄底。北上资金的动作,与贵州茅台的走势高度一致。
或许,北上资金认识到了贵州茅台的价值。以散户为主的A股投资者,绝大多数人只能看热闹,很少去参与。600元每股的价格,一手要6万元,使贵州茅台剔除了绝大多数的小散户,得益于良好的业绩表现及分红传统,使其吸引了一大批机构投资者。在北上资金大幅抛售之时,境内机构投资者并未撤离。在北上资金抄底之际,境内机构投资者应当也不会缺席。
贵州茅台出厂价锁定,年产能也非常稳定。在这种情况下,想要保持较高的业绩增长速度几乎不可能。从这一方面来看,今年三季度个位数的净利润增速并不难理解。但是,这并不影响贵州茅台价值投资的成色,它依然是一家优秀的上市公司。三季报同时显示,贵州茅台现金流充沛,账面货币资金突破千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