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新经济学》序言 刘涛
(2016-09-25 09:42:20)
标签:
文化历史财经 |
国学经典的新读法
《国学与新经济学:<</span>大学>启示录》序言
在当今时代,国学是否还具有服务于社会发展、服务于个人进步的价值?这种价值又是通过什么形式来表达出来的?这是一个颇有趣也是颇为现实的问题。国学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所产生的影响取决于人们对它的认识、解读、体认以及消化、运用的程度。近年来,在哲学、文学艺术领域中和在社会公众中不断掀起的国学热表明,国学尤其是儒学虽历经几千年,却依然有着极强的生命力。近些年孔子学院在许多国家的建立,正说明了儒学崇高的国际文化地位。这并非偶然的现象,古人言:“半部《论语》治天下,”国学尤其是儒学乃中华数千年文明的结晶,它的开放、包容、和谐、进取、自新的品格决定了它具备历久常新的生命力。
“四书五经”乃儒学之精粹,而《大学》则被列为四书之首,足见其在儒学中地位的重要。其实,通览“四书五经”不难看出,儒家的主要思想皆集成于《大学》。今天我们学习研究“四书五经”从《大学》入手可起到提纲挈领之效,掌登堂入室之钥。李国旺先生积多年学习研究之成果,著《儒学与经济学:<</span>大学>启示录》,对国学的时代价值和其价值表达形式进行了回答。作为一个经济学家、一个资本市场的实践者,能够利用资本市场中“公司估值”的方法,对中华传统文化儒家经典《大学》进行重新解读、审视、估值,并拓展到经济学领域,为《大学》挖掘出新的价值,这是难能可贵的。从书中充满逻辑性的论述和活泼流利的语言,可见李国旺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坚实的经济学功底,深厚的国学功力。
在一般人看来,国学经典深奥无边,不过是古代文人士大夫和当代国学研究者的专利而已,而非常人所能领悟。但李国旺先生却恰恰选择《大学》为考察对象,审视、分析、阐释中国传统文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优秀基因,通过对《大学》精义的研究,结合现代中国资本市场中的传播、实践、发扬的过程,以实践经验向读者提供了一个个鲜活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众生相”和人生自我实现的“线路图”。李国旺先生对《大学》外在结构中“三纲”、“八目”进行解构、重组,借助现代物理学研究的新方法,挖掘出了《大学》中的“暗结构”,即《大学》内涵的精神。
为了让普通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大学》之精义,李国旺先生以其娴熟的文字把控能力,把这部2500年前的著作放在现代语境中做层层深入的全面解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的崭新视角。在常人眼里“深奥无边、曲高和寡”的国学经典,在李国旺先生笔下,获得了日常化、生活化、具体化地阐释。通过这种睿智的解读,拓展了儒学思想、精神的受众边界和实践领域,使儒学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具备了通用的“语言”。
日益深刻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对世界各国主体文化的影响是深远的多元的,随之而来的文化全球化不可避免。在这一大背景下,李国旺先生的这个研究成果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看待中华传统文化的机会,也为儒学在当代社会中的经济实践提供了更为广泛的参考价值。
有幸提前阅读其未印稿,同感而作。
是为序。
2010年7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