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111111正心诚意与证券投资
(2011-11-11 11:00:58)
标签:
财经中国《易经》投资效果易经·系辞上杂谈 |
中国文化之源头《易经》中包含着丰富的认知和行为心理学思想和独特的心理学体系,当代西方心理学家把中国看作是心理学的第一个故乡。《易经·系辞上》有“圣人以此洗心”的描述,《易经·系辞下》认为时空统一模型具有“能说诸心,能研诸虑”的功能,可以现实地解决人生面临的问题,也可以在投资决策与投资实践中化危为机。在现实的投资过程中,在正确的时间选择正确的股票,未必具有正确的投资效果,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投资行为源于投资理念,只有投资理念与投资行为统一时,才会在正确的时间投资正确的股票,获得理想的收益。荣格以“内向”(内在心理)和“外向”(外在行为),分别配合以“思维、情感、感觉和直觉”四种心理要素,组建投资者八种性格类型,不同的性格组合下的投资行为,都会对具体的投资组合具有不同的动作,从而产生不同的投资效果。性格决定成败,这在《易经》中进行了详细的解释与强调,《易经》不断强调“贞吉”,只有心正者才能有吉祥的效果,贞即正,即心态正、行为正、组合正三者统一的时候,才会有基本正常的投资效果,否则投资效果就会打折。
《易经》认为,投资者要获得正收益,要实现正目标,心要正,心要诚。心正才能身正,身正,才能行为正。只有正心诚意,才有正收益。只有心中诚信,投资者才能克服一切困难,最后亨通无碍达成目标。A股市场出现的非理性行为,与缺少诚信有关。政策缺陷、上市公司造假、内幕交易、庄家操纵价格等,都是诚信稀缺的后果。投资者在缺乏诚信,还没有达到公开、公正和公平的游戏规则的市场中博弈,照抄海外“价值投资”理论长线操作,风险很大。
一个被不诚信和违规行为破坏的市场,无法进行正常交易,需要进行治理整顿,比如发生银广厦事件、亿安科技、中科创业事件后,相关的股票只能停盘。投资者如果买入这些股票,将承受巨大的风险,无法挽回损失,最多得到他人的同情而已。在不断出现上述严重的违规和违法事件的市场,在投资者的基本权利不能得到保障时,投资者只能发扬机会主义的短线操作,不可能形成长期投资的习惯,除非因为受套而被迫采取“处置效应”行为。
政策坚守正道,真心实意对人民布施恩惠,用不着预测就知道有利市场。国家要保护投资者的正当利益,上市公司发行股票不是为了解困而圈钱,股市政策出台就会得到投资者的拥护,投资者不用去预测也会知道政策会达成正面效果。
诚信稀缺的市场里,要求投资者行为合理化,无疑是缘木求鱼。诚信本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核心内容,无信不立,无信不成,只不过百年来在历史、经济、文化、社会的大转型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偏离,这种偏离通过放大作用,使得中国投资者形成与其它国家不同的独特行为。
最危险的场所,是最安全的所在;最艰难的时刻,也是奋发有为的大好契机,因此投资者应当明辨是非,抓住价值压缩的时机,遇到最困难的时候或者遇到最大的风险之时,往往是市场转折的时机,不要被心理群体的绝望气氛所控制,要保持头脑清醒,善于在危险中把握机会。比如2005年中当上海股市跌破1000点时,悲观情绪在市场中弥漫,股市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但却是10年不遇的好机会。2008年金融危机最严重的冬季,股市跌到1600多点时,刚好也是投资好时机。2011年10月中旬,A股估值又与上述两个时期接近时,事实证明,也是到了价值压缩过度时期,即投资机会来临的时候。(未经同意,不得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