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01110友好自然,才能平衡发展

(2010-11-14 12:44:06)
标签:

财经

中国

资本市场

gb2312

规律

友好自然,才能平衡发展

 

孔子以“仁”为其哲学体系的核心范畴,仁者,本质上是爱人的意思,扩展开来,还要亲爱自然,因此孔子是“友好自然”的理论倡导与实践者。人类消费的一切,除了来自太阳的热能外,都是来自于地球的产出。热爱自然,才会珍惜地力,通过技术进步与勤俭节约,用最少的投入产生最大的财富与福利,才能形成环境友好的格局。

孔子认为环境友好的最大内容,首先在于人类的饮食方面。春秋战国年代,医疗卫生条件较差,人均寿命30岁,孔子得享73岁高龄,长寿之道是因为有良好的饮食习惯。

孔子在饮食方面有“八不食”原则:“食钮而蚀,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沽酒市脯,不食”,即变色变味不吃、陈旧不吃、不鲜不吃、烹调不当不吃、佐料不妥不吃,还不吃从市场上买回来的酒和熟肉,看来孔子老早有了食品安全意识,防止病从口入。除了“八不食”原则外,在吃肉、喝酒及饮食保健方面,孔子也十分讲究。

一是“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孔子讲究把握好肉食和其他种类的食物的比例,肉类食品吃的数量不能超过“饭量”,只有合理搭配主副食品,才能充分吸收动物食品中的营养成分,这样才有利于人体的新陈代谢和健康长寿。

二是反对“耻衣恶食”,“恶食”意即挑食、偏食,讲究平衡配膳,荤素结合,粗细搭配,促进健康。

三是食不求饱,节食益寿。“食要七分饱”,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经常饱食(如肉食过量),会增加胃肠的负担,容易造成消化不良。久而久之,还会使血液过多地集中在胃肠,导致心脏、头脑等重要器官的缺血现象,不利于身心健康。

四是孔子他对饮食很讲究,主张“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吕氏春秋》记载:“文王嗜菖蒲菹,孔子闻之,缩项而食之。三年,然后胜之。”菖蒲根很苦,非常难吃。孔子缩着头颈吃,一直吃了三年才习惯。据《孝经》记载:“菖蒲益聪。”孔子吃菖蒲,是因为他不仅主张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更看重营养,即养生。

五是“唯酒无量,不及乱”。 孔子酒量不大,他能自我遏止、适量而饮,是所谓“唯酒无量,不及乱”。酒精是肝脏的“克星”,长期大量饮酒,酒精会损伤肝细胞,导致酒精肝、肝炎、肝硬化、肝衰竭以及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病。

六是“不撤姜不食,不多食” 。每次餐饮要有生姜吃,中医认为春夏养阳,夏季吃姜的好处是温养脾胃和全身阳气,对冬日畏寒怕冷人群尤为适合。

七是“食不语,寝不言”,讲究吃相文明。因为人在吞咽食物时,呼吸动作是暂时停止的。如果吃饭时大谈大笑,那么呼吸和吞咽食物必然会同时进行,食物容易误入气管或鼻腔内,发生呛咳、喷嚏、流泪等现象,若是鱼刺、碎骨、豆粒之类一旦误入气管,则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八是饮食要合乎时令。孔子在讲究与地利平衡时,还不忘与天时的和谐,他提倡吃应季的食物“不时不食”,只有食物合乎时令时,生长成熟符合节气的时候,才能真正具备天然与生态的要求。因此,当代流行的反季节食物,理论上讲没有时令季节的特性,也没有时令食品的健康价值。

孔子强调人取食于地,要珍惜食品,更要珍惜地力,是很有道理的。在一定生产力条件下,地力的产出是一定的,因此,中国在二十世纪末提出十八亿亩耕地红线,是基于当代农业科技水平提出来的。如果突破当代科技水平下的耕地红线要求,将直接导致土地产出的不足,引发农业产品上涨的预期;如果农业产品的价格不能真实反应农业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农业产品定价过低,将直接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就会引发制度性的农业产出下降;如果工农产品剪刀差不通过财政手段解决,泛滥的货币就会向估值偏低的农业产品流动;如果人类无度地向地球索取,就得尝尝地球“报复”人类的味道了。2010年春分之际,迷漫全国的风沙,让全中国人民感受到了尘埃的厉害,全国不知道有多少人因此而得了重感冒,其中造成了医疗成本与社会成本,可能在一天之内将过去开荒所得的“粮食”产出全部索还。

“土地是财富之母”,我们吃的喝的穿的用的,都来自地力,“吃喝玩乐”都与土地的出产有关,如果人类消费地力过度,地力无法保障人类的需求,反过来会向人类索要。洪水、干旱、沙尘、污染、过度的炎热与寒冷,都与人类过度向自然索取有关,这些索取都与一个新名词“碳排放”相关。2009年开始舆论宣扬的“低碳经济”,不过是人类在索取自然过度后一种觉悟。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观点,我们不仅与我们相近的事物有关联,我们与天下众生、天下万物都有关联。向自然索取过度,不仅损害环境,也损害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直接损害生物多样性,反过来影响地力的产出。儒家因此提出不能破坏环境为代价过度消费,人生过程中无论是吃喝玩乐还是穿衣运动住宿都要适中、要适度,不奢侈浪费,才能和谐自然,不仅有利于自己的健康,也会在土地产出的周期运动中掌握主动,防止土地产出的周期波动造成物价的波动,防止物价的过度波动影响经济的正常运行。(谢绝转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