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道德经》行为金融解析之35:淡而无味

(2010-07-07 14:11:28)
标签:

宗教

不害

天下百姓

《道德经》

大同

文化

 

原文: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言),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直译

谁掌握了大“道”,天下百姓就会心向往之。投靠得道者不会受到伤害,却能过上太平幸福的日子。(唯物主义的)娱乐与美食,能够吸引天下百姓前来。大“道”之理,平淡无味,既不赏心悦目,也不喜闻乐见,但如果真正按大道法则办事,就会受益无穷。

比较

如果说三十四章宏大场面的论述中,主要讲的是得道者应有的心态境地即“不辞、不有、不主”,是出世的心态做入世的事业,即从统治者管治者管理者CEO们自身的角度来论述道理;在三十五章中,讲述的是得道者面对芸芸众生,如果“以正治国”让百姓对淡而无味的大道产生“兴趣”的道理。在老子对道的描述中,不仅是“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道更是“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因此,在三十五章,老子就提出了如何按照大道之理去统治管治管理的问题,如果按大道之理去管理,天下百姓就乐于向往,因此,就向统治者管理者们提出了不要讲大道理,而要向百姓如何提供他们喜闻乐见的东西,如何提供百姓看得见摸得着闻得到吃得上玩得开的实惠。

引伸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指的是百姓都是向往美好生活的,都是趋利的,因此,既然百姓是向往利益、安全和太平,管治者就得从百姓的利益、安全和太平作为管治的基本底线,即创造不与民争利制度环境,让百姓自己为了自己的幸福,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为百姓的生活生产提供国防、安全、社会、医疗和就业保障,让百姓生活在没有恐惧的环境中。如果百姓既能够自主去追求合法合理的利益,又没有后顾之忧,这样的管治,就符合大道,就是百姓向往的理想国和大同社会。

“乐与饵,过客止”,在战国时代,百姓向往的生活是“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岁免于死亡”,如果管治者能够为百姓创造出《礼记·礼运》描述的大同世界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则肯定是天下百姓心向往之的人间乐土。这样的世界确实是“乐与饵”的理想国,个人品德高尚、家庭和睦幸福、社会公正公平、天下太平欢乐,这样唯美的唯物主义的世界,是先哲们的冥想中观想出来,直觉把握的世界。在现实世界中,老子认为如果能够给予百姓生存基础上的享受需要(乐),则百姓就心满意足。在现代社会,无论是大型音乐会,还是世界杯足球比赛,都是“乐”的范围。如果有了温饱,没有正常“乐”的梳导,社会就会出问题,“黄赌毒”就可能乘机而入,特别是互联网时代,一些人性弱点的东西,都可能借用高科技手段侵入到“大象”各处。

“道之出口(言),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大道对于百姓来讲,淡而无味不感兴趣,但执政者管理者CEO们,却要说、要看、要听、要想大道,要将大道理化为百姓看得见、听得到、用得好的制度、政策、法律、规范,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想群众所想,忧群众所忧,倾听群众呼声,办群众想办无力办的实事,让群众感受到执政也好、管理也好,其所作所为,确实是群众所需要所希望所期待的。如果是这样,道理无形,但人心却有公道;制度无形,但实惠百姓却能够得到。执政者管理者CEO所有的行动,都得落实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求”,政策法律法规就会滋味无穷。

对策

于国家,创造“不害、平太、乐饵”的制度、政策、法律和游戏规则,这些规则保证了百姓生活在公平的环境中,这比亲自下场进行比赛可能更重要。“不害”既是不让百姓害怕,又是不与百姓争利害关系的资源、项目、牌照、资金、人才。百姓生活在不受侵略、不受欺压、没有恐惧的社会环境中,是人的尊严的基本要求。“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中国历史上百姓受了太多的战乱,民族心理期待一个太平盛世,能够安居乐业。当然,百姓要“乐饵”,不仅生产生活环境要公平公正,税收也不要太多太繁,老子在七十五章中认为“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一个让百姓恐惧、混乱和贫困的社会,往往是管治者自以为是,横征暴敛的结果,轻徭薄赋、清静无为、与民休息、不与民争利,是达到“不害、平太、乐饵”社会的基本条件。

于机构,要创造“不害、平太、乐饵”的企业品牌,就得在利税上不损害国家利益、在分配上不损害员工利益,在合作上照顾利益相关的上下游单位的利益,在社会公益上尽到企业的社会责任。为企业员工创造一个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精神愉快的工作环境,杜绝“富士康”事件的出现。同时,要推出员工人生发展规划,让员工的物质文化生活和社会地位与企业的发展同步,让物质文明(乐饵)与精神文明(乐饵)在企业文化发展、企业利润发展和员工发展间同步共进。

于个体,要创造“不害、平太、乐饵、淡味”的境界,就得做好本职工作。人人都想往上爬,但不能做损人利己的事情,不害人包括不生产不合格产品损害机构利益和消费者利益。因此,心地平和,是不害人的自然结果。做好本职工作,协同他人共同完成机构任务,是个体发展即得到“乐饵”的自然结果。为此,要在心灵上,思想上,多悟人生宇宙的道理(淡味),不去争夺蝇头小利,不为个体利益(乐饵)而损害国家、机构、消费者的利益,只有这样的心境与胸怀,才能真正“执大象”而道,才能行走天下都不怕。

 (原创文章,谢绝转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