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0503炒房钱会转向哪?请关注食品类公司投资机会

(2010-05-03 09:56:25)
标签:

经济

财经

民间资金

地产

新政

国家地产新政在今年春末出台后,鉴于问责制度的厉害,在房屋总供给可能增加的条件下,各地正在出台各种限制居民需求的措施。比如北京地产新政,因为直接限制了以家庭为单位的新房屋需求,有人预测会使需求下降50%,会让地产价格下降30%。如果这种地产价格预期真正出现,必然逆转地产10年牛市的形势,从而逼迫炒楼资金从地产撤离,从而迅速实现地产新政的目标:管住房价。

根据房价指数与M1增长的关系研究,我们发现,如果管理住基础货币,房价的上升动力就失去了支撑。因此,在地产新政配套的是,存款准备金率在五一期间也上升了,从而抽出推动房价上升之水。问题是:2009年已经发出的大量货币,不可能一下子抽光,当前的提高存款保证金率,主要还是限制商业银行的“创造”货币的能力。大量从地产炒作中撤离的资金会回归银行吗?我们认为,基本不会。如果不回归银行体系,这些资金会到何处安身?当资金通过炒作实现了高额回报后,它已经是资本。资本是以不断地自我快速增殖为目标。根据观察,在货币政策“正常”化过程中,从地产撤离的资金部分在炒作食品有关弹性较大的品种,如大蒜,据说涨了几十倍,比起地产来,赚钱更多;部分会转身与产业升级相关的股权投资,比如近期PE火爆,就与此相关,还有可能转身向股市转移,如果上市公司中技术先进、管理规范、政策支持、资源优势、市场保障或者独创者,就会成为这些资金的新的娘家,前期创业板和中小板的“非理性”炒作,就存在地产资金转移的影子。

问题是,这些领域,比如中小板股票,容纳不了太多的资金。有人说,引导地产炒作的资金直接转向实业,这主意确实不错,但操作性不强。如果能够直接转向实业,民间资本何必要炒房?肯定是直接转向实业的路径不通畅,或者转向实业不如地产炒作或者其它投机利润更高,特别是下游竞争性行业,明显的产能过剩,现在正在打国际贸易战,民间资本再加盟已经过剩的产业,可能不是很现实。在当前的产业结构中,资源类、牌照类、垄断类的中上游产业,基本上由国有垄断,这些产业确实利润空间大,同时占有资源、牌照、技术、市场的优势,但民间的资金想进入很困难。即使最基本的资源,如土地,主要还是由国有企业占有或者通过高价拍得。如果如前期政策上宣传的一样,民间资金可以进入一些起垄断性行业,但相应的金融、法律条件还是不配套,比如资金需求,动一动就得几亿几十亿资金,民间资金面对资金需求的大山,可能望钱兴叹。反过来,在前期金融政策下,只要有百万资金,就可能在二三线城市投资地产,如果价格上升有保障,几年下来,就会有高额的回报。因此,前几年商品地产投资,有如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民间资金进行创业者一样,来得快速,来得容易,在没有其他产业可以保证安全回报的条件下,民间资金蜂拥而来,这不为怪,这是现有制度条件“引导”民间资金进入了地产投资。

现在土地制度、财税制度这两大推动地产业发展的基本制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金融政策的微调,加上对地方政府问责制的强力推行,特别是不允许异地炒房,不允许第三套房屋贷款的条件下,短期内,地产新政管理房价可能很有用,特别是可能很快遏制住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但是,在现在财政分灶吃饭的条件下,如果各地财政收入因为地产价格下降或者地产交易大幅下降而无法维持正常运行,如果地方政府为维持地方正常经济和社会运行而不得不采取新对策,这种前所未有的地产新政策会否走样?现在是谁都说不好,因为地产新政需要实践验证其边际效用究竟有多大,还得用时间来验证地产新政对金融体制、土地制度、财税体制、产业制度、社会心理的冲击程度,才能完善相关政策。在相关政策没有完善前,这些炒房的资金还会在市场中游荡追逐高额回报。如果因为干旱、冷春、洪涝等原因出现农副产品价格上升的苗头,这些“资金幽灵”就可能冲击食品价格,推动CPI上升。2003年以来通过地产价格上升吸收的流动性因为地产新政而转身向农副产品扑来,上年底开始的所谓的“管理通货膨胀预期”,可能真的因为管理地产价格上升预期和打击地产价格上升,由于资金转移战场而人为引爆真正的通货膨胀。如果天公不作美,农业不丰收,这种可能性就不能排除:管理地产价格,导致流动性转身向农产品扑来,结果搞出一个真正的通货膨胀,真正的通货膨胀来临,不得不真正的收缩流动性即提高利率。何时会提高利率,有人预测在夏秋间,因为这个时间窗口中,农业的丰欠的结果已经明了,食品对通货膨胀的冲击已经确定,提高利率抑制通货膨胀和抑制房价成为重要的政策取向。那个时候可能会再冒出新的问题:利率提高导致了人民升值压力上升,为了抑制人民升值预期,央行又不能太快太大幅度提高利率。

(未经同意,请不转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