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528金融学研究如何掌控科学与艺术的平衡?
(2009-09-29 10:18:42)
标签:
天体变量反作用天文学家洛华财经 |
**兄:
“每当我们揭示了市场的某些规律之后,市场立即用暴跌和危机的方式来改变其原有的运行方式,使我们每一次试图预测市场走势的努力都化作徒劳”,要解释社会经济运动中类似的“异象”,就得分析主观的认知力量成为“客观事实”后对原来的“道”的反动作用。
在社会科学领域,一旦某个“规律”(道)为群众掌握,“群众—规律”之间相互作用就会形成新的“异化”力量,这就是洛华兄弟想寻找的第七个变量,即事物在发展过程中,主观的认识一旦成为一种客观的力量,就会形成“社会自然力”,这也就是你寻找的第七大“行星”。如果我们引进“心物一元”论,就会觉得上述的问题不是问题,是我们老祖宗老早通过“静”思而直觉掌握的。
天文确实是在“客观”运行着,天文学家似乎这社会学家所没有的“客观”条件。天文学家的任务是为社会的进步或者某些集团的利益服务的,如果天文学家对天体运行和变异的解释与上述相关,他们的结论就会社会化。
中华民族集体无意识中是相信“天命”的,即天体运行与社会发展、与国运、与个体的命运息息相关:“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功五读书”,指的就是这个民族无意识形成的力量在人们生活和事业中的作用。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只有自强不息者,才能突破天体运行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宿命”。只有“正知正见”者,即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者,才能突破“宿命”的制约,在研究和投资领域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洛华兄智慧卓越,洞悉“金融天体”运行之轨迹。如果洛华兄对此仍然觉得有“迷”可思,是因为咱们的群体大众也是“天体”,即相对于天体来说,我们是与地球同命运的天体。因此,我冒昧大胆预测:经济和金融领域理论研究中如量子力学“测不准”的原因,就在于“群众—规律(天体)”以及“客观天体”—“主观天体”之间多重规律共同作用产生的因果之间的不同层次之间出现“漂移”作用的结果。正如我在“幸福论”序言中引用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是因为积功德者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做了奉献,群体就会产生善良的信息加被于其家族,故而其子孙后代能够得以庇荫。
因此,如果要在金融投资中快乐地幸福地进行,我们不仅要寻找客观存在的各种变量(道或理),还得寻找这种变量共同作用后群体主观认识产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因此,我们不仅要考察各种变量相互作用后产生的结果,还要考察变量作用结果对群体的主观认知的反作用,以及这种反作用反过来作用于市场产生的“次生结果”。现在的西方经济学只研究各种变量相互作用的结果,对于这种结果引发的群体认知产生的主观作用和主观作用反作用于变量的结果却缺少研究,因此,就会发现只有一步结果而缺少第二和第三步结果的现象。“圣人本无心,以百姓(群体)之心为心”,我们一旦以掌握群体之心,就会发现新的变量的规律以及规律与各种结果之间的新一轮相互作用的结果,如果能够这样,也就会有可能走出金融学之“迷”。
上述分析,仅是我的初步看法,不妥之处,敬请洛华兄指正。
国旺
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