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达比亚》

(2010-02-20 22:02:01)
标签:

影视

影评

达比亚

长镜头

欧得得

文化

《达比亚》这部记录片我已经看过好几次了,可谓百看不厌。《达比亚》讲述的是中国云南怒江大峡谷的一个小村落里欧得得一家的故事。达比亚是怒族的一种古老的乐器,代代相传,传男不传女,到现在传到欧得得的手里,欧得得却生了三个女儿,所以达比亚琴就要失传了。影片中作者截取的几个生活片段都指向落后的少数民族村落里一个男人(欧得得)因为三个女儿而带来的不便和苦恼。

     观看《达比亚》,我们不难发现,影片中大量采用长镜头,使影片原汁原味地反映当地真实的生活原态。这也是《达比亚》让我百看不厌的原因:不可质疑的真实性。众所周知,记录片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题材现实,取材现实。现实题材的纪录片,顾名思义,就是从现实中汲取题材,客观记录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与事件,“抓住现实的片断,将其有意义的结合起来”,揭示生活的蕴意,发掘人性中闪光的价值。现实题材的纪录片具有一定的新闻性,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反映世事变迁的踪迹,更能体现时代的精神,同时也具有相当的历史资料价值。

     从这一点看来,现实题材保证了影片的时空统一。《达比亚》影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欧得得家的羊吃了别家的庄稼,第二天两兄弟就去他家把羊杀了拖走,还威胁下次要娶他家的女儿。由于这一段是用不间断的镜头记录人和事物在一段时间里的运动状态,显然它所记录的信息具有完整性和连续性。这让影片在时间上保证了屏幕时空和实际时空的同时性,使时间进程具有连续性;在空间上保证了运动过程中展现空间全貌,实现空间的自然转换。这种记录手段让观众从画面中就可以完整地接收影片要传达的信息,真实性在事态进展的连续性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有人把长镜头称为一种特殊的蒙太奇,因为运用长镜头兵团面没有编辑雕凿的痕迹,它的叙事完全是依靠镜头内部主体的运动和镜头的运动来实现的。这种“机内剪辑”,不但叙事脉络清晰,并且一气呵成,给人一种整体感。这既体现了创作者忠实于自然的客观性,又使影片获得了现实真实的透明性,最终消失了自我的主观性。

     影片中,达比亚是一种快要失传的民间乐器,欧得得是现存唯一能弹这种乐器的人。很显然,欧得得的苦恼缘自三个女儿,所以虽然欧得得是片子的主角,但作者截取了大量三个女儿之间的故事,用来达成他的经验概括,这是片子最后能结构成一个生动有趣并且能自圆其说的故事的原因。其中有一个长镜头是这样的:欧得得宰了猪,本想一家人开开心心的吃顿饭,但由于欧得得对三女儿的过度赞赏,激怒了二女儿压抑以久的不满,两人打起来打到头也破了,惹得欧得得大发雷霆。这是一个含有丰富信息量的过程。观众的情绪是一气呵成的,没有任何外在的编辑手法将其打断,非常过瘾,毫无冗长感。这种镜头不需要任何玩技巧的编辑,本身所蕴含的力量就够有吸引力了。长镜头在纪录片中的叙事是“纯天然”的,没有经过任何加工,作者在其中自我消失了,他以观察者的姿态出现,将生活的原生态呈现在观众面前。通过拍摄怒族人们的天然表演(怒族的人性格真是十分率真,完全不在乎摄像机的存在),凸现画面固有的原始力量,让观众自己选择,并且可以多义的解读影片。 叙事影片的叙事以技术因素的使用为基础成立,技术因素的存在又是以叙事为依据。每一部影片的“风格”都取决于叙事因素与技术因素的结合,怎样使用技术因素来叙事就决定了影片的“风格”。

     而在我看来,结合《达比亚》的叙事特征与大量长镜头的运用,我觉得《达比亚》的影像风格可归纳为六个字:朴实、客观、天然。 取材真实、题材真实,大量使用同期声,给影片垫下了朴实、客观的基调。再加上大量的长镜头,使得影片更具有天然气息。影片中的很多片断都朴实得让观众意犹未尽:欧得得上山砍树做达比亚送给其中一个女儿,但最终还是他自己抬回去;因为欧得得家的羊吃了别家的庄稼,人家兄弟两找算帐找上门来了;欧得得受到村长的压力,三个女儿又不争气,让他觉得很委屈,在他父亲的坟前把达比亚毁掉……这些片断都通过天然的记录手段真实地表现达比亚给欧得得一家带来的种种苦恼。

     至于看完《达比亚》后,是悲哀、压抑、明朗……就留给观众自己去解读了。

 ① 摘自:紫金博客 美丽新世界 新闻流氓 发表于 2005-8-4

② 传媒人论坛:纪录片中长镜头的应用[转帖]

③ 李容�� 影片叙事与风格体系的互补关系――以影片《桂河桥》为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