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王击凡
王击凡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954
  • 关注人气:5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艺复兴基金会:让社会有更多元的美学与想象

(2014-01-25 00:26:30)
标签:

杂谈

撰文/王击凡

与文艺复兴基金会一众成员约拍照的地点,是中环奥卑利街旧中区警署附近的一座商业大厦,古旧港味与时代元素交融在一起,恰如香港这个“混搭”的大都会一般包罗万象,来自五湖四海的文艺形式都能在这里找到落脚点,落地生根为自己发声。文艺复兴基金会的成员除了香港的黄耀明、郭启华、周耀辉等,还有大陆的韩寒、贾樟柯,台湾的张铁志、姚谦等圈中高人。说到底,整个基金会骨子里的精神内核依旧是那么的“香港”——让不依附于主流的华语独立艺术家聚合在一起,找到属于各自的生存空间,正如香港之于两岸四地的“桥梁”作用。基金会的主心骨黄耀明说:“独立是一种精神,希望独立艺术可以变成一股小小的势力。”

拍摄大合照的那一天,正好是文艺复兴基金会的成员会议,黄耀明、柴子文、张铁志、周耀辉均有列席。明哥谈文艺复兴基金会的访问我们已经读得太多,这次《周末画报》找来文艺复兴基金会副理事长张铁志,让这位异乡人谈谈他对文艺复兴基金会的认知与想象。去年10月才因缘际会搬到香港工作,到歩一年多的“新香港人”张铁志表示,自己在基金会中代表的是“来自台湾的声音”:“当然,我也并不是只熟悉台湾,我对独立文化的议题一直很关注,对文艺的发展也有自己的一些思考。独立更多是一种态度,简单来说就是坚持自己的理念,不迎好市场。但独立也不是拒绝市场,这两者并不是非黑即白的,关键是用自己的声音去征服读者/听众。对社会而言,独立的意义在于有更多不同于主旋律的声音,让社会有更多元的美学与想象。”

为了“避嫌”,身为《号外》主编的张铁志反而没有在杂志上报道太多关于基金会的消息,“其实文艺复兴基金会与《号外》都有共同的关怀,两个单位都在强调两岸四地的文化。”在传说中的《文艺复兴》杂志面世之前,张铁志建议大家多看看《号外》,了解两岸四地热爱创作的年轻人都在忙些什么。在张铁志看来,虽然独立创作在华语地区的声音越来越大,但仍需等待一个“文艺复兴”的合适契机:“拿音乐举例,在传统的主流体制内,好的原创音乐越来越弱。台湾比香港幸运的是,有更多环境让新生代的独立声音可以发展,但香港在这一方面也正在改变中,这也是文艺复兴基金会希望饰演的角色。其实台湾的小型创作团体仍然活得很辛苦,媒体的报道和评论太少,使得比较不商业的文化活动较少机会被看见,也很难有力地去冲击社会。”

据张铁志透露,明哥第一次与他结缘,竟然是因为铁志的大作《声音与愤怒:摇滚乐可以改变世界吗?》!“明哥在微博提到对这本书有兴趣,后来有论坛举办了一场我和明哥的对谈,讲音乐与社会,之后我们还在基金会成为工作伙伴。”黄耀明肩负着文艺复兴基金会的宣传与推广重任,随着越来越多像明哥一样的知名艺人开始介入公共议题,张铁志认为这是一个好现象:“网络和社交媒体的发达,导致整个青年世代越来越关注公共议题,这让艺人有了更多渠道去了解这些议题。当更多人在关注这些事情时,同时也降低了艺人关注公共议题的门槛。”

(陈炜贤对本文亦有贡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