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学习——小学低年级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2015-12-07 13:08:24)
有效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助,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互动的、融洽的,在和谐中不断向前发展的。
要有“对象”意识。也就是说教学不是唱独角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
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具体。课堂教学的目标“明确具体”是指所制订的目标指向清晰,尽可能量化,表述具体,具有一定的策略指向。
清晰明了授课。清晰授课是指教师讲课时要使讲课要点易于理解,口齿清晰不含糊,语言明确规范,没有分散学生注意力的特殊习惯动作或语言。
多样化教学。多样化教学是指用多种形式、灵活地呈现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提问、反馈的方式,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来指导和管理学生的学习(具体内容将在“有效课堂教学的有关策略”一章中作详细阐述)。
教师应善于运用自然发生的课堂对话,引导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陈述、延伸和评论。鼓励学生反复考虑并详细阐述正确答案。把学习的责任逐步转到学生身上——鼓励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作决定等。
学习环境设计对学生有效学习的影响
学习环境设计有四个视角——即以学习者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以评价为中心、以共同体为中心。
学习环境设计的四个视角之间应保持一致,它们之间本身是相互交叉和重叠,互相影响的。只要能保证它们之间的一致性,学生的学习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都能得到促进和提高。
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要求教师要有一套相应的策略。所谓“策略”,就是
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行为方式。理想的教学状态是使学生饶有兴趣地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而教师要使学生对课堂教学发生兴趣,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运用灵活有效的教学策略。
教学评价主要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一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评价的指导思想是为了“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评价的直接目的是为教师改进教学或学生后续学习提供全面而具体的依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十分重视课堂教学过程性评价,它对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有着积极的作用。关于课堂教学过程性评价的具体内容将在评价部分作详细阐述。
有效的课堂教学还应包括有效的作业布置,因为学生要掌握一种技能必须经过一定量的练习,况且所获知识不经过一定的练习,记忆也不会深远,这就需要通过作业的完成来练习、深化所学的课程内容。因此,有效的作业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学生获得进步和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教学指导技术。(关于有效作业布置将在第五分作具体的叙述。)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整体性教学是倡导将语文知识掌握、能力训练与语文学习习惯、情感态度培养融合成一个整体,从整体考虑各年段、各阶段、各课时的不同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并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学习任务整体安排具体的教学环节、教学反馈、教学评价,力求使每个教学环节的效益最大化,从而提高整堂课的教学效益。因此,整体性教学是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
新教材鼓励学生在大量阅读中自主识字,并在大量阅读的过程中巩固所识的字。其实,学生语文知识的获得,语感的培养,语文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阅读,阅读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有效的课堂教学应以阅读为基础,整体把握拼音、识字、写字、口语交际学习。教师对拼音、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各阶段的不同训练目标应做到了然于心,从而整体把握每一堂课中拼音、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的目标要求,以此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这样在教学中才能做到不急不躁,稳步推进,步步扎实,切实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益。
语文教学就是要使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综合的发展。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贯穿于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的始终,而听、说、读、写的具体训练内容在不同的年段不同,训练目标的达成度也不一样。即使在同一年段中,不同阶段、不同课时的训练目标也不尽相同。教师必须从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整体去了解、把握听、说、读、写能力分年段、阶段以及课时的目标,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心里才会“有杆秤”,不随意拔高或降低学习目标,并根据训练的侧重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反之,教师若将小学阶段对学生听、说、读、写训练方面的终极目标作为起始目标要求学生做到,这种只有最高目标,没有逐渐靠近终极目标的分阶段目标,只求结果不重过程、方法的训练必然使学生畏惧语文学习,学生获得的发展也只能是一种自然发展,而非有效的发展。
学生通过教科书来学习其它课程知识,这些课程知识必然用文字加以记载。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通过阅读教科书获取相关学科的知识,因此学生在学习其他学科的同时,也在学习语文。他们在一遍遍读书的过程中,与汉字密切“接触”,在阅读的过程中巩固并扩展了识字,练习了朗读,同时边阅读边思考,将抽象的文字所传递的信息转化为具体明晰的事实、规则、序列,从而锻炼阅读思维能力,提高阅读的速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应加强与其它学科的整合,正是基于“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学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的理念。因此,各科教师都应重视让学生认真阅读与本学科学习相关的书籍,引导学生通过书本的阅读,开启通往其它学科领域的知识大门,使语文学习与其它学科的学习融为一体。
母语学习是一种习得性学习,因此课堂不是学生学习母语唯一的学习环境。学校、家庭、社会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大的学习环境,它们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的途径,使得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更为广阔。因此新教材的低年级语文教材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强调“处处是识字的课堂”,凸现“人人是学语文的主人”。教师应充分关注到学校、家庭、社会这个语文学习的整体学习环境在学生学习语文过程中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并努力促使这种影响发挥正效应。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