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冠臣《格律诗词三百首》,日前由团结出版社出版,忝为序《老凤欢吟更清声》。
老凤欢吟更清声
------王冠臣《格律诗词选》序
和庄
我一直认为,诗词是最精粹最美丽最厚重最深邃的文体和语言。注意我说的是诗词,不包括当代诗歌,当代诗歌有精品佳构,但多是随心所欲率性而为粗制滥造信手涂鸦,使人不忍卒读。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词创作源远流长。从古代歌谣到四言诗、楚辞体、乐府诗、古代诗到唐代成熟的近代诗,一直延续到宋元明清民国和当代。王冠臣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延续优秀诗词传统的作家。
幸晤王先生,还是因了业余在作家协会工作和编辑刊物。在诸多稿件中,署名“墨翰翁”的诗词清丽新奇出类拔萃,让人眼前一亮心头一震。文如其人,后来在讲座活动中见到了王先生,和善,温良,谦虚,质朴,优雅,睿智,一如他的诗词作品。
王先生久耕杏坛,亦曾就职于教研室,文脉厚重,酷爱格律诗词创作。或五言,或七言,或律诗,或绝句,或词,或赋,或山水景色,或田园风光,或咏物抒情,或记述时事,或针砭时弊,或读书心得,或诗友唱和,生活所见,日常所思,一点一滴,尽发为吟咏,神采飞逸,文理可观,颇受诗词爱好者赞赏。
王先生的《格律诗词选》从其从多诗词作品中精选280首,几近诗经之数。诗人的存在形式决定了诗作表现出来的美学风貌。任何一首诗作,,都深深凝聚着诗人主体的烙印,都渗透着诗人的个性、气质、情操及审美倾向,是诗人整体精神风貌的载体。读王先生诗词,律工语新,领域广阔,涉猎广泛,如和王先生当面絮谈,王先生温良恭俭让的形象如在眼前。诗词不是空中楼阁,必须根植于大地,应当反映当下的现实和生活。王先生诸多诗作中,反映新成就新风貌新农村新城市新业态之作,如新农村建设、大机器生产、电子商务、移风易俗等,尤令人称羡。如在《七律.迎夏忙》中,王先生描绘了农村的电商经营:“键盘敲定丰收季,网络争来土产商”;在《七律.收麦快》中,写出了生产方式的变更和进步:“一望无边小麦黄,收禾机器万台狂。何须镰刃挥星月,难觅羸牛拽磙场。”而《七律.农家新居
》 一诗,更是集中写出了新农村新农民的新居新楼、新的机械化耕作方式和新的读书风尚:
出厦红楼野陌横,钢筋结构石盘擎。
阳台常看桃梨果,屋后时闻燕鸽声。
耕作全凭机械化,创收却要技能精。
农夫卧室藏书架。灯下查询到四更。
窗体顶端
在我国古代文艺理论中常见到一些富有民族特色的概念,如风、骨、神、气、体、味等。钟嵘在《诗品序》中提出了诗味说。严羽《沧浪诗话•诗辨》中说:“诗之法有五,体制、格力、气象、兴趣、音节。”前三者大体对应于“格”,后二者则是对应“调”。严羽被视为开后世格调论先河之人。我国历代文人学者都注重文以载道,将人格与文章艺术风格统一起来。我认为王先生的诗词既有味道,又有格调,张扬了主旋律,传播了正能量,培育了健全情志。如《满江红.武警忠魂》《七律.国庆吟》《游长城感怀》《献给成武武警》《入老年大学有感》《满江红.东明刑警颂》《谒金门.咏鲁西南》《望海潮.菏泽颂》《蝶恋花.西瓜之乡》等篇什。《毛诗大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王先生的一些写景抒情言志诗作,也写得细腻入微、活灵活现、缠绵悱恻、生动感人,如《水龙吟.思念》《鹧鸪天.初夏嫩荷》》拜星月慢.
思念》》蝶恋花.秋思》《鹧鸪天.
盼君还》《七绝.春景》《七绝.夜闻笛声》等篇什。综观全书诗作,王先生以成熟的技巧,严格的韵律,凝练的语言,缜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及丰富的意象深入地表现了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谨序之尾,仿套杜牧的《读韩杜集》,剥皮一首,赞冀王先生:
墨翰诗章风韵高,似倩麻姑痒处搔。
天外凤凰谁得髓,有人解合续弦胶!
2017年8月于山东菏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