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苑风采------刘行光:轮椅上的作家

标签:
人物小传励志作家刘行光 |
分类: 创业课堂 |
刘行光:轮椅上的作家
近日,海峡两岸的科普学术交流盛会——第八届海峡两岸科普论坛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山东日照举行。本届论坛以“新时代科学普及的实践与创新”为主题,有来自两岸科普界、科普创作界、科技传媒界的专家学者共计约200人参加。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市作协会员刘行光,作为菏泽市唯一代表应邀出席并作演讲。
“我是一名从农村走出来的科普作者,能够从父辈的生产生活中切身感受到广大农民对科学知识的渴望,所以我觉得自己有责任、有义务与广大农民分享自己对科学的感受、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刘行光的发言一开始就赢得了与会学者的阵阵掌声。接着他从“提高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培育新型农民,实现农业现代化”四个方面,具体分析了农村科普工作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意义,然后又总结回顾了三十年来中国内地农村科普工作的发展和成果,得到了多位来自台湾专家的赞许。在会议间歇,台湾元智大学丘昌泰教授专门走到刘行光身边,对他的精神和成绩表示钦佩,并鼓励他继续努力,奋发图强,创作出更多的优秀科普作品。
刘行光家住单县孙溜镇秦庄村,2岁时的一场大病让他失去了自由行走的能力,只得借助双拐行走。但他并没有屈服于命运的安排,而是依靠坚定的信念和非凡的毅力,读完了小学、中学和大学;凭借扎实的文学功底和过硬的写作水平,成为了一名小有名气的作家。
没有谁的人生路是一帆风顺的,对于身为残疾人的刘行光来说更是如此。与同龄人相比,他没有办法在田野里尽情地追逐嬉戏,更不能在绿茵场上自由驰骋,甚至连去郊外亲近一下大自然都是一种奢望。但他没有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而是把书籍当成精神的寄托:一个人、一把板凳、一摞书,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的营养,持之以恒地坚守着对文学的执著。生活中的种种不便,某些人的异样眼光,社会上的世态炎凉……这些都没有打垮他,反而铸就了他豁达的性格和健全的人格,也为他赢得一批肝胆相照的好同学、好朋友。正是凭借自身的努力和外界的帮助,刘行光慢慢走出了命运的阴霾,迎来生活的灿烂阳光。
从烟台大学毕业后,背负着家庭和个人的种种期望,刘行光独自一人来到了北京闯荡。他经历了一次次碰壁,一次次受挫,又不得不再一次次重整旗鼓,鼓起勇气去寻求下一份工作。为了走出这个怪圈,刘行光躺在床上陷入了沉思:在现今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下,身体健全的大学生都很难找到合适的岗位,何况自己身体又有残疾呢?即使能找到一个岗位上班,也一定会给同事带来不少麻烦,难道自己希望成为他人的累赘吗?在进退两难之际,他忽然想到了自己的文学梦!是呀,张海迪、高士其不一直是自己的偶像吗?自己身处北京这样一个文化中心,搞文学创作应该是一条不错的路子!就这样,刘行光成了一个特殊的自由撰稿人。他明白,人生路上也许电闪雷鸣,也许荆棘丛生,但都不要期待别人撑起遮风挡雨的伞,也不要等待别人为自己砍去荆棘。只有依靠自己才能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人生,才能真正驾驭自己的命运。
多年来,刘行光笔耕不辍,已经在人民日报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山东大学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等十几家出版社出版了约四十本图书,内容涵盖社科、励志和科普三大门类,在各地新华书店、图书大厦和网上商城销售火爆,有的图书已经被全国100多家图书馆收藏。2015年4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向全国正式颁布了《2015年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最终刘行光的三本科普图书成功入选,这三本书分别是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走向世界的中国文明丛书:印刷术》、《走向世界的中国文明丛书:造纸术》、《走向世界的中国文明丛书:丝绸》。
有些人因为身体残疾而灰心绝望,殊不知,即使灰心绝望也无法改变残疾的现状,与其吐槽,不如勇敢地面对命运,使自己成为精神上的强者!刘行光说:“有这样一句格言:‘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设计师。是的,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设计师。你失败,只是因为你自身努力不够;你成功,也只是因为你努力了。’种子靠自己的力量破土而出,生长于悬崖峭壁之间;蝴蝶靠自己的力量冲出蛹壳,振翅于百花之中;强者靠自己的力量开拓未来,矗立于成功之巅。”让我们祝福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