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编辑出版----执行主编的菏泽《青年作家》2015年第3期总16期出版,刊发随笔《小麻嘎尾巴长》

(2015-06-18 17:25:16)
标签:

情感

分类: 写作天地

编辑出版----执行主编的菏泽《青年作家》2015年第3期总16期出版,刊发随笔《小麻嘎尾巴长》

编辑出版----执行主编的菏泽《青年作家》2015年第3期总16期出版,刊发随笔《小麻嘎尾巴长》

编辑出版----执行主编的菏泽《青年作家》2015年第3期总16期出版,刊发随笔《小麻嘎尾巴长》
                                    

菏泽《青年作家》2015年3总第16

     目    

 

本期推荐

散文的精神含量与高度        耿立

耕读中国                   吴海燕

 

 

美文星空

梧桐清音          宋长征

书边微语          李志联

舌尖上的春天      姜红

梧桐花香       赵效显

泉城四季      无敌单单

抹不掉的记忆       时磊英

悼花魂          张喜歌

一片冰心一壶茶         尹宗国

 

小说作坊

理由  苏湘红

小木匠哥哥,你在哪里     黄汝兰

 

随笔杂谈

熠熠生辉的灵魂  张芳华

手机之殇           殷修亮 

给自己一个梦想   耿文义

母亲的新衣     何卫平

 

乡土情怀

风雨大蒜                 朱建勋

小麻嘎  尾巴长             和庄

度夏在菏泽                 徐卫玲

定陶之意                  张新华

故乡,我的母亲              王文爽

闪烁在记忆河流里的蝤蠓      章迎春

 

 

诗风词韵

海之咏(组诗)           邵好学

在麦茬地凝望             张晓楠

以诗的名义悼念你--致汪国真           吕永清

我把灵魂安放在诗句里面        宋述真

十行诗三首           田素汉

我以为这样可以把你忘记          继康

假如阳光会思考       帅猛

秋光里的妈妈        褚化冰

遥寄屈子          王臻

端午,一个美丽的传说       戴朝阳

古声新韵成武行           刘娟

菏泽赋                 尹献社

苏楼赋                  苏成华

 

 

风华校园

今夜,我在玉龙沙湖(组诗)            金小杰

从未离去                        张柯

槐花情                            苗瑾

落跑的老爸                    魏馨媛

人间四月                        桑敏

家门前的铁路                   甄凌云

春天的客人                张允

夜游宫·赠友人                 刘昭妮

丰儿                        赵丹丹

飞                   刘召龙

虔诚只为你一人       杨亚飞

你不知道我爱你         樊晓雅

遇见夕阳                 贺迎秋                  

暖香之居                 谷雨

陌上花开                             李淑梅

挟爱的四季               吴迪

 

艺苑走笔

《长安,长安》序    赵统斌

红玫瑰与白玫瑰      辛云霞 

尘埃已去罗衣新       谢丽

《留在心底的风景》跋           张思健

 创意写作作家班招生启事

 《牡丹飘香----当代散文十家》征稿启事

 

                                                             小麻嘎  尾巴长

                                              和庄

    小麻嘎,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这是流传于我的鲁西南农村老家的一首叙事民谣,多被做为启蒙儿歌传唱。质朴憨厚的家乡人对常见的飞禽走兽大都赋有俗称。麻嘎的是喜鹊的俗称,麻雀俗称小小虫,啄木鸟俗称千千木,家猪俗称唠唠,公羊俗称骚虎等等,颇显形象和戏谑。

    《小麻嘎,尾巴长》这首民谣,在奶奶和母亲的悉心传授下,童年的我和弟弟都能摇头晃脑背诵地滚瓜烂熟。岁月沧桑,逝者如斯,时光磨去了太多的东西,时近而立之年我竟淡忘几尽。只大约记得这是一首类似于《孔雀东南飞》的民间叙事诗,以一名老娘的口吻,用起兴、对比的修辞手法叙述控诉了儿子们娶了新娘不养老娘的社会恶习。以前有了好吃的,端到老娘床头上如今有了好吃的,媳妇媳妇你先尝--这两句揭露小麻嘎娶妻前后处置美味佳肴的两种截然不同行为的歌谣,却一直在我记忆中鲜活着。小时候母亲每教唱到这里时,总要说上一句俺小长大后不会这样咧,语气和眼光中交织着自信、期待和担忧。而今奶奶早已作古,母亲也已健忘失忆,尽显老年痴呆症状。未经采风申遗,不知这首民谣在电视电脑流行歌曲的冲击下,还能否完整流传甚至存世?而母亲的话也许一语成谶,在城市钢筋水泥森林里刻苦工作生活的我,虽然没有间断去乡下老家看望年迈的母亲,或将母亲接来小住几天,但陪在老娘身边的时间竟不及妻女的百分之几。每念及此,不禁浑身紧缩,羞愧满心满面,总觉着自己就是那长尾巴的小麻嘎

    我一直认出为汉字是人间最精妙最完美最意蕴丰厚的文字。没有任何一种语言能与汉语相媲美。特别是指事会意二种造字法,让人惊心动魄抚手叹绝。家中有方为,男人一生中两个最重要的女人都冠称以,修饰词却是一对反义词--老娘和新娘。对男人而言,新娘是老娘的继承者和发展者。老娘将你从婴儿养育成男孩,新娘把你从男孩变成为男人。老娘给予你生命,让世界响起了你的声音;新娘为你孕育生命,让人间延续了你的血脉。吃老娘的奶长大,对老娘要报养育恩;吃媳妇的饭生活,对媳妇要有夫妻情。好男人老娘要尊,新娘要亲,老娘新娘都要爱,既不要刻意作光棍汉,又不要违心作小麻嘎

    有哲人说,喜新厌旧是人类伟大的审美心理,正是这种心理推动人类不断创新和进步。然而当这种规律作用于亲情爱情友情之上时,还是让人接受不了,甚至排斥痛骂。婆媳关系难处亘古共识,小麻嘎现象也就几千年来绵绵不绝。有一则手机短信调侃婆媳不和原因:老娘花了五年时间教会儿子如何穿裤子,新娘用了不到五秒钟就让丈夫把裤子脱了;老娘用乳汁哺育了儿子的生命,新娘用乳房控制着丈夫的生活;老娘看着累了一天的儿子入睡感到欣慰甜蜜,新娘看到丈夫先于自己入睡感到委屈愤怒。这当然是调皮调侃调笑。婆媳关系复杂深奥,既有财权事权之争,更有儿子丈夫的归属权之争,还应有更深的社会和心理原因,属于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研究的范畴,我们平常人不得而知,也不好冒揣。老娘与新娘大多面和心背貌合神离;和谐融洽心心相印者有之,但不多见;水火不容战火连绵者有之,亦不少见。我们看到白发苍苍的老娘多在婆媳之争中败北,唇红齿白的新娘得胜后更是趾高气扬笑靥如花。其实男人百分之百都希望新娘和老娘和平共处,但还总是有相当一部分男人做了小麻嘎,无论是被迫还是自觉,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我坚持认为社会要和谐家庭要和睦待人应和气,婆媳关系还是融洽互让为至上境界。

    如何摆布好老娘和新娘的关系是男人的椎心之痛。常有痴情无趣的女人发嗲发问:我和你老娘同时掉进河里,你先救谁?令男人们不便不敢回答。巧嘴多思的男人回答两人同时救谁近先救谁,还要落个滑头的骂名。

    其实古人是更看重老娘的,讲究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百行孝为先。东汉丁兰刻木事母,因妻子对木像不敬,将妻休弃。东汉姜诗怀疑妻子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宋代朱寿昌弃官寻母,黄庭坚涤母溺器。晋代郭巨为让母亲吃饱饭,竟去埋掉与母争食的儿子。试想如果妻子对母不敬,这个老郭同志未必不敢杀妻。他们的事迹都被元代郭居敬辑录编入《二十四孝》。

    而现代人似乎更多地看重新娘,这在农村好像更加常见。20岁新娘豪居新宅空调电扇锦衣玉食,80岁老娘寡居破屋摇芭蕉扇凄凉度日。这类现象见怪不怪,让人感慨人心不古。乡下老娘和城里新娘更是隔着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男人在两个女人的抱怨责骂声中两头奔波双边安抚,还往往弄成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想当让新娘满意的长尾巴小麻嘎也当不成。

    老娘新娘和睦共处是男人的家庭建设目标。在此大目标下,男人们有时也不妨搞些善意的谎言和狡猾的地下动作,做好婆媳关系的润滑剂和催化剂。悄悄塞给老娘些零花钱,让老娘窃喜:吾儿不是小麻嘎!回家告诉新娘钱悉数上交请老婆安排指示,让媳妇也窃喜:家中丈夫尽归吾!对新娘说:老娘夸你想你呢。对老娘道:媳妇想你请你呢。结果产生皮格马利翁效应,精明的新娘尊重老娘,成熟的老娘笼络新娘。新娘爱丈夫也爱其老娘,老娘疼儿子也疼其新娘。新娘老娘彼此满意,儿子丈夫双重合格,一家人和和美美,你喜我喜大家皆大欢喜。于是五好家庭诞生了,妇联的同志又一溜小跑着把好婆婆好媳妇的奖匾送到你家!大红花耀红,小麻嘎报喜,如此利人利已利家利国好事,何乐不为!。

    自然界的小麻嘎可以有,还可以再多点。人类社会中的小麻嘎可以没有,越少越好,绝迹最佳。让《小麻嘎,尾巴长》民谣早日成为历史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