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发表----《爱你》蓝版2015年第4期刊发随笔《美人计》

标签:
故事情感梁启超美人计随笔 |
分类: 世界纵横 |
1902年2月,梁启超在日横滨创办《新民丛报》,介绍西方科学,宣传维新变法。梁启超任主编,一些留日学生积极参与撰稿。《新民丛报》议论新颖、语言明快、文字生动,深受读者欢迎,在国内设有多处售报点,印数高达一万四千册,还经常再版、翻印。
梁启超离日赴美期间,将报纸交由几名弟子和留学生署理。梁启超从美国回日后,发现其中一名青年学生对报纸工作不上心,撰稿发稿都很少。而这名学生很有才气,在梁启超离日赴美之前,一直是报纸的主力撰稿人。而且这名学生的思想渐趋激进,大有脱离维新走向革命之势。梁启超十分惋惜着急,把弟子罗孝高叫来商量对策。两个人商量来商量去,竟然想出了个用“美人计”挽留激发这名青年写稿的办法。
梁启超和罗孝高分工合作,一唱一和,依计行事。罗孝高署名“羽衣女士”开始在《新民丛报》上发表艳诗和小说。梁启超则为“羽衣女士”的文章加“编者按”,“羽衣女士,广东顺德人,才貌双全,中英文皆有极深造诣,现在香港某女校执教”,并有意无意地让这名青年学生看到。
青年学生此时年方二十出头,正是情窦大开之时。读了“羽衣女士”的诗文,爱慕冲动一齐涌上心头,忍不住去向罗孝高打听“羽衣女士”的底细。罗孝高谎称羽衣女士是自己的表妹,不久即将赴日留学,还拿出一张照片让青年学生看。照片中的美女身材火辣,唇红齿白,美目盼兮,巧笑倩兮。青年学生一见,更是心旌摇动,连忙让罗孝高帮忙牵线搭桥。
罗孝高见美人计生效,装作为难的样子说,我这位表妹自视清高,从来不纳俗交,你们先通信联系交流一下吧。青年学生感动地差点就要称呼“大舅哥”,立刻绞尽脑汁,卖弄文采,连做了八首七律诗,交给罗孝高代为寄出。一个月后,罗孝高又自己炮制了一封信,拿给这名青年学生看,说表妹羽衣女士读了他的诗,非常仰慕,希望能在《新民丛报》上经常看到这名青年学生的诗文。青年学生大喜过望,文思泉涌,开始不断地作诗作文,连篇累牍地在《新民丛报》上刊登。
梁启超和罗孝高暗自得意,天天偷着乐。
青年学生三番五次追问罗孝高“羽衣女士”来日的具体日期。罗孝高明日复明日,一再找理由拖延。青年学生起了疑心,有点生气。罗孝高无奈又编造了一封信,说羽衣女士已经起程,某月某日到横滨。到了那天,青年学生刷了三遍牙,洗了五次脸,皮鞋擦得锃亮,精心挑选带上诗稿,早早地到横滨码头去接羽衣女士。左等右等,一直到天黑也不见人影。青年学生返回东京,严词逼问。罗孝高遮掩不住,只好承认“羽衣女士”并不存在,都是自己一手导演扮演的,就是为了赚取他的文稿。到于那张照片,其实是广东的一名妓女。罗孝高顾及老师的面子,没有供出梁启超。青年学生一听,气急败坏,恼羞成怒,将诗稿撕得粉碎,扔在罗孝高脸上,愤然离去。青年学生从此与罗孝高和《新民丛报》断绝了关系。
这名青年学生名叫马君武。他后来担任过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业部次长,孙中山革命政府秘书长、广西省省长,北洋政府司法总长、教育总长,大夏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国公学、国立广西大学等学校校长。在中国近代史上,马君武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他以其改造中国的封建教育体制、力推现代高等教育的理念和行动,奠定了自己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与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蔡元培同享盛名,有“北蔡南马”之誉。
梁启超与罗孝高为了骗取稿子,施展“美人计”,也算是文坛上的一段轶事佳话。马君武中美人计的事,本已在留学生中传为笑谈,但梁启超还逢人便说,四处传播,并写了两首诗大加嘲谑,就似乎做地有点过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