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创业故事《免费赠送面包赢来的商机》发《农产品加工》2014年第3期(上)总第345期
标签:
教育创业故事职场典型 |
分类: 创业课堂 |
文/和庄
罗光辉出生于河北省衡水市的农村。初中毕业后,他到石家庄国营食品厂做起了面包和蛋糕师傅。凭着一股勤劳刻苦爱钻研的劲头,2001年,他参与制作的蛋糕,获得了全国烘焙协会的二等奖,到北京参加了颁奖。
回来后,厂领导要给他提职加薪,罗光辉却提出要辞职下海,在石家庄郊区租了一座平房,开始了艰难的创业。他刻苦钻研技术,注重创新,不怕吃苦,大年三十还骑着三轮车送货。到2006年,罗光辉在石家庄拥有了15家面包店,顾客排队购买,生意十分红火,堪称石家庄的“面包大王”。
本来,凭着自己辛苦打拼来的15家面包店,他完全可以过着锦衣玉食、令人羡艳的生活。但是,永不满足的罗光辉接受了一位老顾客的建议,决定不使用任何酵母粉和化学添加剂,采用自然发酵的方法,研发制作自然、绿色、环保、健康的面包。
罗光辉说干就干,购买设备,建立实验室,开始了废寝忘食的钻研。传统的自然发酵采用啤酒花,但做出的面包比较粗硬,罗光辉决定弃而不用。他一样一样地尝试,到2008年底,耗时3年,他终于掌握了用苹果、西红柿和土豆发酵的面包制作工艺,并申请了专利。然而,他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投入了500多万元,关停了5家面包店,抵押了家里的两套房子。
在推广自然发酵工艺面包的过程中,罗光辉一次次品尝了失败的滋味。自然发酵工艺面包的制作时间从原来的4个小时增加至28个小时,人工成本大幅增加,原料成本也增加了4成,价格涨了两倍,顾客和员工都承受不了,生意越来越差,员工陆续辞职。到2010年,罗光辉的15家面包店被迫关停了14家,只剩一家勉强支撑。
为了尽快打开市场,罗光辉开始向亲戚朋友们免费赠送面包品尝。中国农业科学院发酵实验室专家周桂英偶然品尝到了罗光辉的自然发酵面包,十分感兴趣,主动给罗光辉打电话,希望利用他的技术帮助科学院做科学研究,并建议他在北京注册品牌,销售自然发酵面包。这个电话让深陷困境的罗光辉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他四处筹借80万元,决定先从北京打开自然发酵面包的市场。
罗光辉在北京打拼了几个月,借来的钱快花完了,市场不见任何起色。就在他要打退堂鼓的时候,公交车上的一条广告让他眼前一亮,怦然心动。广告是一家专门经营食品的电子商务网站做的,宣传语是天然、高品质。罗光辉认为这和自己的自然发酵面包对路,他带着自己的面包找到了网站。
网站负责人品尝了自然发酵面包,感觉不错,第二天又到了罗光辉的工厂进行了实地参观考察,决定在网站上推广这种新式的健康食品。为了让消费者接受这种知名度不高、价格相对较高的面包,网站提示让罗光辉赠送5000个面包,让顾客免费试吃。
这让罗光辉有点犹豫,此时的罗光辉账户上只有几百元钱,债主开始催账。经过思考,他决定放手一搏,卖掉了家里的两套房子,坚持做下去。
免费赠送自然发酵面包不到一星期,开始有回头客购买,很快上升到每天一千多个,好评如潮。北京和石家庄的超市、餐厅、宾馆、商业街开始主动找到罗光辉,邀请他开设专卖柜或专卖店。
2013年,罗光辉在北京和石家庄的年销售额突破3000万元。2014年1月,中央电视台七套对罗光辉做了专题采访报道。
坚持和创新是成功的两件法宝。罗光辉之所以能将小面包做成大产业,凭5000个免费面包换来了3000万元的销售收入,扭亏为盈,转败为胜,就在于他用好了这两件法宝。他锲而不舍,屡败屡战,不怕吃苦,不达目的不罢休;他眼光敏锐,勇于创新,敢于突破,研发出了引领潮流、环保健康的自然发酵面包。这些,是一位成功企业家最可贵的精神和品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