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史笔谭------孙叔敖为官三鉴

(2013-12-07 19:13:50)
标签:

小品文

历史

职场

廉政教育

情感

分类: 世界纵横

孙叔敖为官三鉴

文/和庄

 

孙叔敖是楚庄王时楚国的令尹,也就是相国。他辅佐楚庄王施教导民,宽刑缓政,发展经济,兴修水利,顿饬军队,使得楚国晋身“春秋五霸”,绵延而成“战国七雄”。 孙叔敖功绩卓著,永垂史册,被司马迁在《史记·循吏列传》列为第一人。何为循吏?司马迁解释为“奉法循理之吏”。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一心为民的好公仆。

孙叔敖能够政声斐然,名留青史,在于他始终恪守了为官的“三鉴”,即“爵益高而志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益厚而施益博”。 这三个信条的来历,《列子·说符》中记载是孙叔敖与一位叫狐丘丈人的隐士的交流心得,《史记·循吏列传》中记载是一位白衣白帽老人对孙叔敖的告诫教诲。“三鉴”翻译成白话文意思就是:职位越高,越要关爱下层,想着黎民百姓;官越大,越要谦虚细致小心谨慎;工资俸禄越多,越要廉洁奉公,大力扶贫救苦。

孙叔敖是工作的典范。他办事认真,不怕苦不怕累,工作加班加点,以至积劳成疾。他一心为公,三起三落,宠辱不惊,得失坦然。“三为令尹而不喜,三去令尹而不忧”。他既敢于直谏,又讲究工作艺术。楚庄王攻打郑国,郑国求和。晋国来救郑国,楚庄王大怒,坚决要攻打晋军,下令说谁提反对意见,杀无赦。大臣们面面相觑,都不敢进言。孙叔敖说;“怕死不谏,不是忠臣。”他大踏步去见楚庄王,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典故委婉劝解,楚庄王最终答应与晋国议和。楚庄王喜欢坐高车,下令将全国的矮车都改高。孙叔敖又劝谏说:“朝令夕改,民众会无所适从。不如变通一下,将闾里的门槛改高,矮车不方便过,大家就会把车改高了。”楚王认为有理,同意照办。果然不到半年,楚国的矮车都改成高车了。

孙叔敖是廉洁的楷模。楚庄王多次重额封赏,他坚辞不受。孙叔敖生活俭朴,一生窘迫。他将家产都用在了为百姓修建水利工程上,自己常吃粗粮饼,喝菜叶汤,多年穿一件打着补丁的老羊皮袄,出行乘坐的都是竹木做的破车,驾车的马也是瘦弱不堪的母马,马也从不吃小米等上选饲料。他为官多年,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临死时却穷得连棺材也买不起。死前请求楚王让自己的儿子回老家种田务农,不要给他们任何特殊的照顾。

名场千古的孙叔敖的为官“三鉴”,受到了历朝历代良吏清官们的尊崇。即使到今天,不少官员也把它做为座右铭,时刻警戒,遵循恪守。

                                                                                                                                (欢迎选登荐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