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随笔------用生命维护诚信
(2013-05-12 13:40:44)
标签:
杂谈随笔哲思文学 |
分类: 哲思论坛 |
用生命维护诚信
诚信,是立身之本,成事之基。孔子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明代著名文学家冯梦龙说:不忠不信,何以立于天地之间?把守信与生命划上了等号。把守信看得比生命重要的古今中外都不乏其人。
《庄子》中记载了一个故事:“尾生与女子期于粱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尾生与女友约好桥下幽会,女友不来,尾生就坚守在桥下不动,大水冲淹过来,尾生抱住桥柱,坚持在桥下等待,直至淹死也不挪地方。后人遂用“尾生之信”、“尾生抱柱”喻指人坚守信约,忠诚不渝。尾生成了千百年来忠诚守信的楷模和典范。
新时期的诚信故事也同样义薄云天,震撼人心。武汉黄陂有兄弟二人,哥名孙水林,弟名孙东林。兄弟俩从事建筑行业,十分注重信誉,无论盈亏,从不拖欠工人工资。春节前夕,孙水林为兑现承诺,冒雪驾车从天津赶赴湖北,为工人发放工资。在河南兰考境内,车辆发生追尾,水林一家五口全部遇难。弟弟孙东林强抑悲痛,代替水林发放工人工资三十万元。信义之举,广为传颂。
国外的守信故事同样感人至深。1871的法国,一位十六岁的男孩因参与巴黎公社运动被判处死刑。押赴刑场枪决时,他对监斩官说:“我家很穷,就在附近,我想去和母亲道个别,把一块金表送给她,再回来受死。”监斩官看着这个和自己儿子一样大小的男孩,动了恻隐之心,心想:孩子参加运动,肯定是被诱骗的,放就放了吧。就答应了男孩去看望母亲。男孩一溜小跑地去了。所有人都坚信他不会再回来了。令大家始料不及的是,十几分钟后,男孩又一溜小跑地回来了。他对监斩官鞠了一躬,说:“谢谢您,现在可以行刑了。”监斩官和刽子手们都怔住了,刑场一片死寂。过了许久,监斩官才缓缓举起沉重的手臂,接着响起了一排颤抖的枪声。
十六岁的男孩倒下了,但他为整个世界树起了一座守信的千年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