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作品发表------《和庄村人》(散文二章)发表于《青年文学》2011年3月下半月版

(2013-03-24 23:53:30)
标签:

教育

励志

散文

文学

分类: 写作天地

作品发表------《和庄村人》(散文二章)发表于《青年文学》2011年3月下半月版
                           目录

声音

作家的自白………………切·米沃什  004

 

册页

长卷·峡谷诗篇(上部)………………    006

短集·回忆录………………    022

 

专栏

笔记·当代诗人素描………………苏历铭  030

旅游·海南美如斯………………李少君  038

章节·问寻沉淀的岁月………………张建鲁  083

观念·他手记………………    104

档案·我们岩村………………韩文戈  110

 

诗会

遗忘之地………………    047

三个人在河流上走着………………王桂林  051

清风引………………晴朗李寒  054

糖纸·痕迹………………    058

一次事件的三种回应………………    061

替春天说出………………罗兴坤  065

三个小女孩………………郭晓琦  068

不如让我一人孤独………………    072

我的鲁拜集………………金黄的老虎  075

灵魂自己的家………………丛小桦  079

 

文学地理·济宁

磨砺生命的光芒………………纪广洋  116

 

记忆

底色·词语笔记………………   123

和庄村人………………和庄  127

本草随笔………………    129

寻找族谱上的故乡………………    132

 

段落

法兰克福日记(下)………………林莽  135

 

书画

画家,书法家………………王阔海/于明诠/赵卫  144

附原文《散文二题》


 

  

 

    看到昔日的同事和女友一个个翩跹于舞场,赋闲在家的妻便有点心动。在我的支持鼓励下,终于在纪念馆广场露天舞场交了40元的培训费,师从一名矍铄的老头,学起跳舞来。妻每每拉我去陪练,凭着灵秀、热情和勤奋,不几日竟也跳地有模有样了。

    对妻跳舞,我是赞成支持的。晚饭后有时还要提醒一句:“该去跳舞了。”邻居阿真倒是担心,告诫我说:“你让她跳吧,叫人家挂走就瞪眼了。”阿真的嫂子就是在舞场上认识了一个在菏泽做生意的南方人,抛夫弃子跟人家去了广东。我不以为然,交谊舞如在音乐中优雅地散步,是一项很高雅的健身娱乐运动。至于闹一些花边绯闻,各个场合都可能发生,是人之过,非舞之罪。我曾有一同事,高大英俊,进舞场不久就被一少妇拖入情场,少妇为此离了婚,闹得满城风雨。单位领导因此找他谈了话。而我学会跳舞十五年来,却从未遇到或感觉到女士的垂青,更不要说什么艳遇了。在我钦佩自己定力的同时,也不禁怀疑起自己的魅力来。

    我学跳舞是在九十年代初大学时期。系学生会从群众艺术馆聘请了两名舞蹈教师,每人收取20元的学费,利用星期日全天时间在学生餐厅教一些三步、四步、水兵、伦巴、探戈、迪斯科等基本的动作和花样。我那时在学生会任宣传部长,既是组织者又是免费学员。虽然音乐感和动作感都很

差,经过了四期锲而不舍地学习,有时间还要在宿舍抱着拖把或扫帚苦练,终于也算是勉勉强强会跳舞了。

    毕业后被分配到黄河滩区的乡镇。那时的乡镇没有路灯和高楼,更不要奢谈什么霓虹灯和歌舞厅。夜晚偌大一个乡政府大院,除了我和一名18岁的通讯员之外,会说话的东西就是一台收音机。凝望着漆黑或明朗的夜空,聆听着黄河雄浑低沉的涛声,想起瘫痪在床的爷爷奶奶和躬身劳作的父母,想起那些分配在大中小城市工作的同学,苦涩孤寂于是时时啮咬心灵。这段时期与跳舞绝缘,唯有的只是小心谨慎、扎实勤奋、谦虚认真、默默无闻地工作。

    96年我考选到县委某部工作。县城汽车站三楼有一处大众性舞厅,门票2元,月票更优惠些。虽然简陋,仍是小城一抹时尚动人的亮色。去跳舞的多是机关部门工作人员,七点多开门,九点半收场,正规且正点。我和单位一要好的同事便偶而光顾,也结识了几个舞林高手和低手。那时女儿刚出生不久,妻不愿去不便去也不想让我去。我每晚去之前总要央求一番,奉上一簸箕甜言蜜语,获恩准后如遇大赦般匆匆而去。

    后来组织安排到乡镇做领导工作,我将家搬到了乡镇,立誓要大干苦干好好干,不辜负党和人民的培养。为营造乡镇拴心留人的环境,减少干部“走读”,制度约束的同时,组织了球类、棋类、牌类、跳舞等娱乐活动,然效果并不明显。特别是跳舞,终因参与者寡、议论者众、流言潜滋暗长而做罢,使人明晰了不少工作和做人的亘古哲理。

    2001--2002年的省城学习进修期间,和同学朋友去过“1+1豹吧”迪厅。那真是一个渲泄疯狂释放激情的空间。在主持人声嘶力竭的诱惑煽动下,一群男女在舞池里呲牙裂嘴张牙舞爪摇头摆尾。有时自己也不禁被吸引过去做浑身抽筋状。最后总是因耳膜受不了乐音或噪音的狂轰乱炸而提前离场。

三年前我考选到了地级市工作。舞场多了,工作也更忙了,早出晚归,加班加点,身不由已,舞场很难得一去了。有时从露天舞场旁经过,听到悠扬的乐音,看着翩跹的舞者,油然生出留恋和怅惘。支持鼓励妻跳舞,也或是对这种心理的一份补偿吧!

 

庄稼命

     生我养我的小村庄,横亘在华北大平原,静默在一望无际的庄稼的怀抱中。

农闲时节,穿梭过郁郁葱葱方方块块的庄稼地,接母亲来我工作的城市居住。母亲在邻居艳羡的目光中高高兴兴地来了。白天我和妻子上班,孩子上学,家中就只剩下母亲一个人。母亲木讷内向,家属院里没有熟人,不愿外出,偶有外出又迷向,又没有多少家务活可干,就一个人在房间里看电视、发呆。不几日便情绪低迷,挂牵家中的猪狗羊鸡和二亩薄田,念恋相濡以沫的街坊邻居和熟稔的乡村景物,嘟囔着要回去。我极力劝说母亲多住两天。母亲坚持要走,说:“咱是庄稼命,城里住不惯。”一回到农村老家,母亲的情绪就好转起来。

母亲的话使我警策。是啊,咱是庄稼命!祖祖辈辈务农的我虽然仰仗自己的勤奋努力和国家的分配制度,从黄土地上走进了钢筋水泥的城市,在城市中拥有了自己的蜗居;虽然着西装穿皮鞋,用嗜喱水将头发摆弄地油光可鉴,有时还操着半生不熟的普通话,但我知道,我的根在农村,我的魂在黄土,我的命是庄稼命,永永远远不折不扣的庄稼命!

小时侯,父亲放弃了民师的岗位外出经商,经常长年不归,年底空手回来,连带去的本钱也搭进去了。爷爷腿有残疾且患有痨伤,奶奶瘫痪在床,妹妹弟弟年龄小,一家七口十多亩责任田的农活就主要落在了母亲和我身上。我那时上小学,星期天的时间全部用到了农活上。挖出一猪圈粪,大人一晌就能干完,我要用两三天的时间。那时农村学校有四个假期,寒假和暑假没有城市学校的时间长,与农忙相对应,却增加了一周的麦假和二至三周的秋假。年幼的我学会了打药,锄地,犁地,扬场,手掌上磨出了坚硬厚实的茧子。虽然常常累得腰酸背痛,却睡得非常香甜。不像现在,长坐办公室,身体并不累,却常常失眠,为睡不着觉烦恼。耽于事务,溺于应酬,几乎没有体育锻炼,也极少回老家劳动,手掌上的老茧早没有了,但身体一直以来棒棒的,我觉得应归功于少小时候的劳作,是黄土和家稼的恩赐。我要感恩感谢我的庄稼命。我以农民的朴实和感恩的心情勤恳工作默默耕耘,不问收获,却也获得了组织、领导和同事们的称许与认可,所负责的工作和个人多次获奖,连年考核被评荐为优秀。也有朋友好意相劝,鼓动去跑、找、要、送,以求更快地进步提拔。我不信,也不愿去那样做,就这么平平淡淡勤勤恳恳安安静静地工作着,生活着,象依附在黄土地上的一株庄稼。

不抽烟,不饮茶,也怕喝酒;不钓鱼,不搓麻,也不会唱歌。业余时间就看看书,偶而作一小文。人是应该有点业余爱好的。爱好兴趣有雅俗之分,我认为爱好看书写作比热衷喝酒搓麻要好。小文偶有发表,也附庸风雅,模仿大家,为自己取了个“和庄”的笔名,取了个“和庄村人”的号,取了个“稼斋”的书房名。没有其它更深层次的意思,就是为了记住生我养我的村庄——和庄,就是为了记住哺我育我的那一望无际的庄稼。

庄稼挺好,分布广泛,生命力强,滋养着人类和世界。庄稼也许享受不了温室内奇花异草的待遇,但庄稼一样受人呵护,为人重视,弥足珍贵。庄稼的命运将绵绵无绝,永久延续。

我珍爱庄稼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