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发表------《和庄小小说七题》发表于《新世纪文学选刊》2012年12期

标签:
短篇小说教育 |
分类: 写作天地 |


妻收拾家里的杂物时,从一本破旧的书中发现了一叠汇款单。从时间上看大多数汇款单每月寄一次,金额是100元;几张半年和年底的金额是500元,收款地址是邻省的某县某乡某村,收款人是张桂荣,汇款人是爱好文学的丈夫的笔名。
妻登时气得玉面乏白,心跳加速,咬牙恨骂:“好你个白眼色狼,竟然在外面包养小情人!”
夫回到家,感到气氛有点不对头。
妻正冷冰冰地端坐在沙发上,一副正义凛然的审判官模样,目光刺过来,犀利如刀。面前的桌上,散落着一张张汇款单。
夫心中一怔,立刻明白了怎么回事。
“爱卿因何面有忧郁之色?快快讲来,朕为你做主。”夫拿腔捏调模仿戏腔,欲以此缓和尴尬气氛。
妻不吃这套,张口叱骂:“少来装形!我真是看走了眼,你整天一副人模狗样,竟然在外面包养起了小三!”
“我没有。”夫急切正色辩解。
“没有?”妻摔了一下汇款单,“这是怎么回事?”
“其实我不想说,当然我也不应该隐瞒你,现在看不坦白洗不清自己了。”夫叹口气,神色凝重地说,“团委牵线,我救助了贫困山区的一名学生,父母双亡,跟着奶奶生活,每月给他寄100元生活费,每学期末给他寄学费。学生叫耿自强,张桂荣是他奶奶的名字。他们祖孙两个我都没见过。我不想以施舍者的身份出现,人家感激我们的同时会有低矮的感觉。我只想这个孩子像他的名字一样,耿直而自强,既感受到人间的温情,又有尊严地生活着。明天恰巧是周末,我们一起以问路者的身份到他家去看一下吧。”
夜里,妻像一只乖顺的猫,紧紧地依偎着丈夫。她不仅原谅了丈夫的隐瞒,还为丈夫的爱心和通达而感动着。
翌日清晨,朝霞烂漫。夫正整理行装,妻忽然抓住他的手说:“还是不要去了,我们一起就这样默默地偷偷地包养吧。不过以后这样的事不准瞒我哦,好像人家境界比你低似的。”
夫紧紧地握住了妻的手。
青天
“您是青天,您可要替我作主啊!好好管管您的属下啊!”女人一进屋就哭哭啼啼地说,哭得梨花一枝春带雨。。
袁局长以查办案件力度大、公正严明、铁面无私而被同事们又敬又怕地称为““袁青天”。
袁局长见过这个女人,是局办公室王主任的妻子,在县一中教学,长相甜美,性情温顺。
看样是小两口闹了矛盾。袁局长连忙站起来,好言劝慰:“弟妹,别哭,别哭。有什么事告诉我,我批评小王。”
女人哭诉说:“整天说他工作忙,有时整晚上也不回家。”
袁局长解释道:“我提醒王主任注意。不过也请弟妹理解,办公室主任的活不好干啊,工作头绪多,时间要求紧,小王的确忙的不可开交,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啊。”
“哼!我知道他忙,工作上的事我从来不过问,一直支持他。”女人气呼呼地说,“现在您看,把他支持到别的女人床上去了!”
“不会的,不会的,我分管办公室,王主任我了解。弟妹不要多想。”袁局长似是劝慰,又似是为小王辨解。
“我有证据。”女人一边说,一边从挎包里拎出一件衣物来,“青天您看,昨天夜里他二点才回家,衣服里夹带的别的女人的裤头!铁证如山。”
女人咬着牙把裤头甩在办公桌上。
温柔的女人厉害起来也是铿镪玫瑰,袁局长吓了一跳。
粉红色的裤头,丝质半透明,绣着两只栩栩如生的蝴蝶。袁局长想多看两眼又不好意思多看,心中暗暗抱怨:“小王啊小王,你怎么这么粗心大意啊。让我怎么说你,让我怎么保护你啊?”
袁局长正言厉色地说:“我一定调查清楚,严肃处理小王,给弟妹一个公正的交待。”
“谢谢青天了。”女人转身走了。
又有人推门进来。袁局长连忙将桌上的裤头随手塞进了自己的衣兜。
晚上回到家,老婆收拾衣物时,发现了袁局长衣兜里的裤头。
老婆笑骂起来:“你这个变态狂,藏我的裤头干什么。我找了一天没找到,急死人了!以后不要开这样的玩笑了。”
袁青天愕然,脸上变得青一块,红一块,白一块……
砰砰砰……
早晨,有人敲A县工商局李局长的门。
门一打开,一个矮胖的中年妇女,手提着一个大纸箱,一边往屋里挤,一边说:“B县工商局的陈局长让我来找您。”
李局长对清晨在家里被打扰有点不悦,但碍于对方提及的陈局长的情面,对妇女说:“把你的箱子提走,有事到办公室说吧!”
“好,好。”矮胖妇女放下箱子,几乎是一溜小跑地离开了,像一团肉球从楼梯上滚了下去。
李局长打开箱子,掏出层层厚厚的泡沫塑料,里面是个木质底座上镶嵌着一头树脂浇铸的如意摆件。物品价值不会超过100元。谈不上贿赂,应该算是一般性的礼物馈赠,李局长想退回纸箱的念头也就打消了。
刚到办公室,妇女就推门进来,粗门大嗓地说:“向您推荐一件好东西,办公室用多功能电子钟,带计算机,带收音机,局长您看要几十台?”
李局长一惊,怔了一阵子,说道:“我们经费紧张,实在多买不了,请谅解,要5台吧。”
“太少了,要10台吧,要10台优惠些,售价300元,给您200元。”
“我们只能要5台,请您再优惠些”。
“5台太少,不能优惠”。
“每台150元吧”。李局长叫来办公室主任,“B县陈局长推荐的经销商,为每位局领导办公室配一台多功能电子钟。
妇女嘟嘟囔囔地跟着办公室主任走了。
次日,李局长在检查批发市场时,看到了一模一样的多功能电子钟,批发价每台40元。正巧C县工商局长打来了电话:“李局长,您安排来找我们赠送低劣工艺品推销多功能电子钟的女同志是您什么亲戚啊?”
李局长一时愕然。
梅王
市政府欲立梅花为市花,总编安排我去采写我市梅花载植历史的稿子。
市北有圃名百花园,远近闻名,花类浩繁,以梅居多。我找到了园子的主人赵老汉。
我问:“赵大爷,您从什么时候开始栽种梅花的?”
赵老汉说:“俺今年六十六岁,从小就跟着父亲侍弄这座百花园。”
“据您所知,全市树龄最长的梅花在哪里?”
“肯定是俺园子大门口的这棵红梅,有四十多个年头了,是俺十多岁时亲手栽的。”
我面露失望,喃喃自语道:“要是有一棵百年梅王就好了,能提高我市知名度,增加历史厚重感,还能带来经济效益。”
我和老赵谈了很多,告别时老赵忽然说:“那棵红梅的年龄我可能没记准。”错个三年五年没多大关碍,我没在意,也没再多问。
第二天,同事摄影记者老刘忽然兴奋地闯进编辑部,大声宣布道:“百花园大门口发现一株百年梅树王!”
市报上连篇累牍刊发了“百年梅王”、“梅花名城”、“市花评选”之类的文章和图片。
不久,梅花荣膺市花。百花园大门口那棵梅树被铁栅栏圈护起来,旁边树起了“百年梅王”的石碑。
后来,我调到中央一家报社工作。接到参加国际梅花节的邀请,一别三年忽还乡。市委宣传部长带领报社的领导、同事一起为我设宴接风。
部长频频劝我喝酒,一边介绍说:“梅花搭台,经济唱戏。市里要做大做活梅花这篇大文章,将梅做成一个大产业,做成我市经济最亮的增长点。你几年没回故乡,明天陪你去百花园看千年梅王吧。它是全中国最古老的红梅树,是我们全市六百万人民的骄傲!”
我不禁莞尔一笑:“您说的不会是百花园大门口那棵树龄五十年左右的红梅树吧?”
整桌人都瞪大了眼睛。空气似乎凝固了。
坐在我旁边的挚友在桌子下踢了一下我的脚,悄悄说:“梅是全市的支柱产业,你要为家乡做贡献,多做点正面宣传。不然对不住生你养你的这方热土!”挚友站起来,朗声道:“喝酒,喝酒,明天一起去看千年梅王!”
次日,在百花园大门口,我看到了那棵红梅树,枝繁花茂,被汉白玉栏杆护持着,周边挂满红布条,随风招摇着。旁边矗立一方石碑,上书“千年梅王”四个隶体大字,下有注释,说是唐玄宗巡游时所植,距今一千三百余年。
我哑口无语,五味杂陈。
问价
“来啦,来啦,地方特色,风味小吃。”摊主热情地招徕着顾客。
李刚和朋友在简陋的餐桌和马扎上坐下。男老板过来招呼点菜。
“炝豆芽多少钱一份?”
“客官放心,物美价廉,4元。”
“好,来一份。焙金蝉呢?”
“20元。”
“来一份。炒丝瓜呢?”
“再来一份特色豆腐吧。”
“好喽!”
老板一通忙活,李刚和朋友吃得也很舒心。
“老板,结帐!”李刚和朋友做出抢先付帐的姿态。
“148元。”
“不会吧?四个菜两瓶啤酒不至于这么贵的!让我们看看菜单。哎,你的这份特色豆腐价格写错了,是8元,不是80元。”
“没错,就是80元。”
“不就是一份豆腐嘛,哪里能值80元?北京的五星级饭店也不敢要这个价。”
“这是我们这地方的特产,外地吃不到,就是这个价。”
“我投诉你!”
“投诉也要按这个价。是你们自己点的菜,我没强卖给你们。怎么着,吃了还想赖帐?今天晚上不结帐你们谁也不能走!”
李刚争辨的异乡口音在摊主粗大嗓门的土语乡音里显得非常贫弱无力。
李刚和朋友知道被敲诈了。如果问价,摊主就说8元;不问价,就在“8”后加上“0”。吃下去的东西没法退货,只能抱怨自己没提前问清价格。
饭摊没有招牌,摊主不说名字,人生地不熟,天黑地暗地到哪里投诉去!李刚和朋友只好自认倒霉,结算了148元的餐费。
从此,李刚养成了购物消费必先问价的习惯。
病
民间有谚:缺什么别缺钱,有什么别有病。谭局长不以为然,他将生病与生钱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五年前的冬天,谭副局长刚变为谭局长时间不长,患重感冒住进了医院。同事、下属、监管对象纷纷攘攘到医院慰问看望。当然,大家都不是空手而来,有的送来鲜花水果,有的提来高档营养品,还有不少下属和监管对象塞给数目不菲的慰问金。言辞情真意切,理由冠冕堂皇,说是让领导买点营养品,祝领导早日康复。不待推让,便边说边跑出了病房。
几天后谭院长出院,慰问金加上老婆变卖的营养品钱数,竟达十万之巨,轻轻松松地翻盖了农村老家的房屋,为上大学的儿子买了一台高档手提电脑。
夫妻二人对这次生病有所感慨,有所了悟,终于自认为恍然大悟。
半年后,儿子要出国留学,妻子建议道:“你再病一次吧。”于是谭局长又住院病了一次,基本凑够了儿子的出国留学费用。
此后,谭局长一年一大病,半年一小病,走上了制度化、规律化的轨道。在住院的时间上更是潜心研究,精挑细选。例如,一般不在中秋节和春节前住院,避免探望者送礼“二合一”;一般在放出中层干部将要调整的风声后,一周内就要住院。
某日,谭局长看中了某小区的一栋别墅,于是又住进了医院。夫妻二人正表情痛苦心花怒放地接待探望者接收礼品礼金时,忽然组织部长带着两名副部长和干部科长携带着一兜鸡蛋、一束鲜花走进了病房。
“部长,您来了。”谭局长挣扎着要从病床上坐起来。
部长宽厚地扶住了谭局长,表达了一通慰问之意,神情凝重地说:“老谭啊,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工作重要身体也重要啊,不能光顾工作不顾我们干部的身体啊。群众反映你这几年身体一直不太好,今天也征求一下你的意见,身体实在不行,也不要硬撑。反正年龄也快到岗了,调整一个清闲轻松的岗位如何?”
谭局长心里一惊,他深知目前的职位带来的福利和荣耀,更深知清闲职位带不来丰厚的实惠。他立即慌乱地从病床上站起来,并且做了两个跳跃动作,对部长说:“我的病没问题,这把年纪我也不想换新岗位了,我还能在这个岗位上为党工作几年,请部长放心。”
组织部长前脚刚走,谭局长立即办理了出院手续。
从此,谭局长再也不敢生病住院。他早出晚归,加班加点,表现得和一个小伙子一样,精力充沛,生龙活虎。
冬天,冷空气袭来,谭局长真的病了,病得还不轻,呼吸困难,胸口发闷。他悄悄地去邻县作了检查,医生诊断为“重度心肌炎”,强烈建议住院治疗,谭局长坚决不住。
谭局长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白天照常上班,夜里偷偷输液。
雪花飘下来的时候,纪委接到举报正要查处他的前夕,谭局长在办公室停止了呼吸,被下属手忙脚乱地送进医院。
医院的结论是:延误治疗,忧惧过度,心肌梗塞致死。
说
工商所王所长,工作细心,服务热心,执法严明,将辖区内的市场治理规范得井井有条,深受上级和群众的肯定与赞扬。
某日,王所长带领执法人员查获了某百货商店的一批假货,依法将货物予以扣留,并下达了5000元的行政处罚告知书。
店主四处活动,企图减轻处罚或不被处罚。
翌日,王所长接到了同学老张的电话。老张任县政府办公室主任,是同学中的佼佼者和领军人物。老张说:“有人托亲戚关系找到我,说你们查扣了百货商店的一批货,还要罚他1000元,请求关照一下。看在我的薄面上,老同学减轻一下处罚吧。”
王所长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解释道:“我们是查扣了百货商店的一批货,但处罚额是5000元,没有说1000元啊!”
电话那头的老张有点不悦:“王所长啊,政府办公室主任职务再低,你不给面子倒也罢了,怎么我一说情反而加码了呢?这不是治我难看吗?”
王所长进退维谷,百口莫辩,只好拿了行政处罚告知书,一溜烟跑到县政府办公室让张主任过目。
老张审视了一通,似信非信,笑道:“差点把我们忽悠了,真是个鬼精的商人。不管怎么样,我的面子还是要有一些的,老同学看着办吧。”
王所长短叹一声:“奸商之诈,无缝不钻,防不胜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