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回文诗的格式

(2010-08-19 21:59:49)
标签:

回文诗

格式

杂谈

分类: 诗联学堂

http://s1/middle/622a434bx8e2e7bfbce10&690

(五 迭字回文诗  
    迭字回文,是回文中句与句之间有一个字或多个字重叠,其结构如鳞片之叠压覆盖,层层推进。故又称鳞叠连环体。在回环中因为下句借用上句的字,所以也叫借句回文。例如清人万红树《四时诗·翠蕉连环图诗》多字重叠,用横行排列,酷似鳞片叠压:

                             《春》  
        春雨晴来访友家,雨晴来访友家花。
      
        晴来访友家花径,来访友家花径斜。


                              
《夏》  
        夏沼风荷翠叶长, 沼风荷翠叶长香。
  
        风荷翠叶长香满, 荷翠叶长香满塘。


                              《秋》
        秋月横空奏笛声,月横空奏笛声清。
      
                 
横空奏笛声清怨,
空奏笛声清怨生。

                              
《冬》

       冬阁寒呼客赏梅, 阁寒呼客赏梅开。     
       寒呼客赏梅开雪,呼客赏梅开雪醅。

   (六)环复回文
      
环复回文是回文体和辘轳连环体的综合运用,先连环诵读至尾,再从尾字开始连环读至开头,从而形成重复倒旋的回文格。如清代永嘉民间女诗人吴绛雪的《四季回文诗》,每首仅十字,上两句用辘轳体,下两句用回文,往复回读演译成二十八字七言绝句,诗的原文和读法如下:

       《春》诗: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
     《夏》诗: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     《秋》诗: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     《冬》诗:红炉透炭炙寒风御隆冬。  上面各行字句,可分别读成一首回文七言绝句,既是半篇回文诗,亦是四字重迭回文诗。每首仅用十个字迭出,却不失季节特色,俨然四帧意境优美的画卷:

               
《春》: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
        莺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夜月明。
        明月夜晴春弄柳,晴春弄柳岸啼莺。

       《夏》: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
   

        香莲碧水动风凉,水动风凉夏日长。
        长日夏凉风动水,凉风动水碧莲香。

       《秋》: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
        秋江楚雁宿沙洲,雁宿沙洲浅水流。
        流水浅洲沙宿雁,洲沙宿雁楚江秋。


       《冬》红炉透炭炙寒风御隆冬。


        红炉透炭炙寒风,炭炙寒风御隆冬。
        冬隆御风寒炙炭,风寒炙炭透炉红。


    一首诗从10个字中回环出来,描写四季自然特色分明,光色陆离,让人回味无穷,被世人誉为回文诗珍品。


   七)诗词双回文诗  
  诗词双回文诗,这是一种令人拍案叫绝的回文诗,诗倒读可以成词,词倒读可以成诗。互变的回文诗词,句法结构和押韵的平仄都要变,难度甚大,颇显诗人才情。清代才女张芬写过一首回文诗词,作律诗看,尚佳,倒读成词,则更妙。

    正读是七律:

        明窗半掩小庭幽,夜静灯残未得留。
        风冷结阴寒落叶,别离长倚望高楼。
        迟迟月影移斜竹,叠叠诗余赋旅愁。
        将欲断肠随断梦,雁飞连阵几声秋。
  

    反读,则是《虞美人》词:

     秋声几阵连飞雁,梦断随肠断。
     欲将愁旅赋余诗,叠叠竹斜,移影月迟迟。
     楼高望倚长离别,叶落寒阴结。
     冷风留得未残灯,静夜幽庭。小掩半窗明。

     (八)图形回文诗。
    图形回文诗以十六国时期,前秦才女苏惠(字若兰)所作织锦回文诗《璇玑图》为代表,是千古流芳的图案回文。此后多有人仿效,并不断创新,将回文诗的形式通常排列成方形、长方形、菱形、圆圈形等图型,由于它以图形形式呈现,所以称为图形回文诗。图形回文诗的字数不限,常见的是14字。读的方法很多,一般从圆圈最上边的当中一字起头,然后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每五字或七字一断,即可读出一首或若干首五言诗或七言诗。
       它的特点是,利用连珠迭字的方法,第二句的开头是第一句的结尾几个字,第三句的开头是第二句的结尾几个字,第四句的开头是第三句的结尾几个字,第四句的结尾则是第一句的开头的开头几个字,这样形成连环。除《璇玑图》是典型的回文诗,其次便是有名的苏轼《赏花》回文诗。
传说秦少游在外,想念家中妻子苏小妹,于是写了一封怪信遣人带回家给苏小妹,借以表达思念之情。信上的14个字排成一圈:

                          
                          
                             
                                         
                                                  
                           
                                                         
                       
                                                           
                        
                                                   
                                           
                                
      


 

    苏小妹也是当世才女。她打开信一看,立即省悟出其中的奥秘,原来是一首别出心裁的回环诗: 
  

        静思伊久阻归期,久阻归期忆别离。


        忆别离时闻漏转,时闻漏转静思伊。

 
      
读罢此诗,苏小妹被丈夫的一片痴情深深感动,心中荡起无限相思之情,便仿少游诗体,给远在他乡的丈夫写了一同样的回信:
     
                         http://bbs.yingchengnet.com/attachments/month_1006/1006051559a8da266ab3e38e67.jpg 

               

    同样是一首构思奇巧的回环诗:
          采莲人在绿杨津,在绿杨津一阙新。 
          一阙新歌声漱玉,歌声漱玉采莲人。 
   
    虽然这首诗在意境、押韵方面差了一些,但是构思和描画也可以称为上品了。

苏小妹的哥哥苏东坡知道此事后,他也以同样方式写了一首回文诗:


                  http://bbs.yingchengnet.com/attachments/month_1006/10060515593d281a00846c3281.jpg 
                                 
        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 
        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

   这首巧妙的图形回文诗,描绘了游人“赏花”归途,扬鞭催马疾驰的情景,表达了急盼早日归家的思乡情怀,不仅在诗坛也在民间广为流传。

    回文诗除上述格式外,还有回文交错回文、藏头回文、方阵回文、通灵宝塔回文、玉连环回文、轱辘回文等等,有的是因分类不同而叫法不同,有的不常通用。限于篇幅,不再赘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回文诗漫谈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