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不易,坚持更难,且行且珍重-悟空校园创始人何湘林分享的创业感悟

标签:
it |
分类: 数字时评 |
创业不易,坚持更难,且行且珍重-悟空校园创始人何湘林分享的创业感悟
创业第一章:2012年的一个想法
我最初没想做社区化生活这个概念,但是在2012年我想到了将社交与O2O融合的方向,这个念头曾经让我激动不已,短短2-3个月我经历了一次过山车式的创业体验,但是这次经历坚定了我想要做悟空的决心。
我为什么会加入这个行业?
而我当时帮助CEO为网站做的转型的决定,在一定程度上短期挽救了这家公司;然而理念的完善弥补不了执行力和团队建设的短版,在我离开公司自己创业的1年之后,这家曾经达到接近10亿估值的公司,也被移动互联网的大潮所吞没,在这里我无法去把这家我曾经为之奋斗的公司的名字公布出来。
什么驱使我想要创业的想法?
关于我想要创业的想法其实并不是一直都有的,反倒是因为一个偶然的灵感,在2012年10月份的某一天,公司的营销总监小峰(代用名)过来找我聊天,当天我们聊的话题是,关于为什么开发运营商户会如此艰苦,且很难有好的运营效果;当时我提出一种可能性,如果这个商户的开发者的角色不是我们,而是用户本身,借组用户在商户形成的社交行为来对商户的内容、服务、特色进行发掘,最终形成口碑,这样是否可以降低营销费用,而强化流量的转化率呢?这个念头让我们两人相当激动,并且我记得我们马上在我办公室的白板上画上了整个商业模式的规划图,并且构思了平台大概的功能和体验,其核心概念就是将社交与O2O融合,做基于社交的O2O概念产品。我们想到这个概念的时候没有想到的是1年后这个概念成为了整个移动互联网领域讨论的热点,并且涌现出了一批基于社交的O2O应用,我只能说或许有时候大家对于市场的反思方向都是一致的。
社交是一个大概念,基于什么样的社交可以吸引到用户关注,并且形成对线下的消费导流呢?这个问题是我们整个商业模式中必须突破的核心问题,我们当时的想法是基于位置服务的约会平台,约会除了做精准的基于位置和人群特点的匹配以外,重要的一点是基于共同的消费习惯、场所及消费地点的推荐服务。如果将这两者做结合,带动基于消费地点与约会行为之间的互动,我或许可以构建一个全新的O2O模式。这个概念完善了我们对于这个想法的落地,所以我们很快找到了一个技术合伙人、一个PM产品规划合伙人和一个运营合伙人,营销官小峰、运营官子龙、技术官景元、产品官卫东和作为CEO的我,我们5人决定要做这个项目。于是,大家开始分头行动,我做了整个商业计划书,而卫东开始着手做原型设计、景元准备技术框架,子龙开始做投资商接触,小峰准备营销规划。可以说我们的行动力还是很快的,1个月后,产品原型、商业计划书和投资方都到位了,我们在11月份底开始了与投资方的第一轮沟通,一切看上去无比光明。
为什么一个好的想法会失败?
我们决定创业的这个项目取名叫做HERE,是一个在线约会社交O2O平台,广告语当时取的很暧昧:我在这,你在那?整个原型设计非常漂亮,也有一份非常好的商业计划书和营销计划书,这样的如此包装完美的项目,怎么可能不吸引投资人呢?几乎在我们投资人跟我们的第一次接触后,他就明确的告诉我们,这个项目他们愿意投资。而且承诺天使阶段200万的投资,这个结果太过于顺利了,当敲定基础协议的时候,我们都非常兴奋;所以一方面我们开始了跟投资方的合同细节沟通,另一方面开始了团队组建和项目开发的论证,而矛盾也在这个时候开始慢慢酝酿。
过于民主造成的无人拍板,无法快速决策
在创业决定之初,我们根据各自的角色所做的股权分配方案是相对比较平均的,我25%左右,阿龙和小峰22.5%,大东、小远每人15%,这个股权分配方案过于平均化的结果是虽然讲究民主,有事大家商量,但是也造就了最后没有一个人可以拍板的情况,所以很多决策我们都在反复讨论中错失了时机,现在看来这个错误有点让人匪夷所思。
对于产品开发难读预判不足的问题
融资谈判的反复不决,拖垮了投资人的耐心
在谈判初期,其实投资商并没有太多限制和要求,而我们对于团队、股权、开发等很多东西的纠结造成了,我们没有尽早落实与投资机构的合同,最终在长达2个月的谈判中,问题逐一暴露出来,这个融资最终不了了之。
团队内部的创业决心不足
2013年初春节后返回广州,团队已经无法在聚集了,我开始面临一个选择,是否放弃,重新去开始工作,还是继续坚持,自己投资来做,我需要下一个决定。
创业第二章:创业之初你的决心才是关键
创业有时候需要的仅仅是你自己的决心!
决定自己独自开始重新创业之初我太太跟我分析了几个问题
1、 你是否有很大的决心想做这个事情?
2、 对于接下来的创业投入你觉得你能承受的投入是多少?
3、 如果你创业失败最坏的局面是什么?
2012年的一些事情让我思考到可能需要转型创业方向!
2012年,我们研究了很多社交化应用,仅仅半年的时间总共出来了50多款各种社交应用,可是等到过完年后再去看的时候,已经所剩无几了?我不禁有些怀疑,在目前社交平台微信、微博、人人网、陌陌等平台独大的情况下,我们真的能绑定住用户吗?好像有些勉强吧。
这个思考让我对于去年的HERE创业方向有了更多的想法。约会并不是一个每个人都需要的需求、而且即使约会未必能实现有效的线下引导,平台对于流量的要求太高了,我们能否竞争过大流量的平台?线上营销成本如此之高,我们能承担吗?
我所有思考的核心只有一个问题:有什么需求是大众化的,而且没有被移动互联网所满足的需求!这个才应该是一个值得去投入的创业方向。
那时候我没有工作,每天在小区里思考方向的问题,有一天我突然有了一种感觉,十几年来,我在小区里面的生活好像从来没有改变过,我依然不认识什么人,我依然打电话叫外卖,我依然下楼去超市买东西,我依然每天开车去上班,然后再开车回来,我依然去物业那里交物业费。这些生活方式没有被移动互联网改变,而且好像不仅仅是小区,在我工作的CBD,逛街的商圈,好像也是如此。于是我想到一点,或许这种能够将真实社区做到移动互联网上的创业方向会是我想要做的。
我想到做一个基于真实社区的在线生活平台!
城市由一个个不同的社区构成,小区、学校、商圈、CBD、工业区,每个社区都有一个围绕其形成的社区生活圈,借助手机把着一切连接起来,无论是社区社交、社区信息、社区生活、社区购物,都可以用手机快速实现,这将真正意义上改变我们的生活。他是实在在身边存在的需求,并不需要引导,而且能够创造巨大的广告、电商及信息价值。
为什么不去做呢?这个念头不停在我脑海中回响。
这个想法坚定了我转变方向的决心,于是我用一周的时间用几十张4A纸画下了产品的原型,现在有一个问题摆在我面前,我没有团队,如何让这个原型变成设计图,最终变成产品?
悟空社区概念宣传片地址:http://v.qq.com/page/x/7/6/x0128vt5s76.html
第三章:那些曾经犯过的错误,差点扼杀悟空的未来。
团队篇—水泊梁山聚义的创业方式是大忌
悟空在未来制定了一个基本原则,你所能拿到的股份,你所能获得的未来的位置,只看成绩不看交情。
研发篇—你应该是对产品和开发最关注的人
作为创始人,你最需要关注的是产品,由于最初阶段在产品原型开发和产品技术研发上都有相对的负责人,我自然而然的认为跟他们来做沟通,由他们全程来负责产品研发是正确的,我只需要制定开发的功能要求和计划,然后定期去了解计划的执行情况就可以了,实际上在研发的最初6个多月的时间里,项目毫无进展,而我也并不了解为何没有进展。因为在和技术负责人的沟通过程中,他总是告诉我,目前一切顺利。所以我们在这个方面浪费大量的时间,产品原型开发用了接近4个月,后期研发的前3个月几乎毫无进展.所以当我们原定计划在2013年10月份推出我们第一个版本的时候,我们才发现我们什么也拿不出来。技术总监承认自己对项目失去了控制,对于开发的难度估计不足,而技术人员几乎已经到了完全想要放弃的边缘,人心涣散,这个项目到了死亡的边缘,而实际当时项目的整个投入,已经用去了接近30多万,这30多万几乎完全被浪费掉了。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做了一个决定,接手整个项目研发,担任项目经理,从功能点规划、到协调各个技术平台的开发,产品测试工作;我每天都和技术人员待在一起,我放下了融资、放下了规划,放下一切的东西,只关注产品规划与技术研发。不断与技术人员沟通方案,并且化解他们内心的疑虑。经过2个月的时间,在12月份我们的第一个内测版本终于完成了。2013年12月10日,我们在广州大学城开了第一场的项目宣讲会,当天到场了300多名学生,反响强烈。在最后介绍团队的时候,全体团队成员登台,那种感觉让整个团队非常振奋,那时候我相信这个团队活下来了,因为我们开始看到了希望。
回头看那段时间表的时候,我会深深的感到惭愧
2月-6月
6月-7月
7月-10月 产品研发毫无进展
10月-12月
长达10个月的时间,我们浪费了足足6个多月!这一切都是因为我的漫不经心和自以为是浪费的,也造成了技术总监和几个技术人员的离队,差点让悟空的梦想终结,对此我感到深深的后悔。
融资篇—急于马上找到钱不是聪明的方法
当然更深层次的原因也源于我们对于投资方的经营理念上的一些不认同,太过于近期追求盈利可能会让整个平台急功近利。
市场篇—找到正确的市场切入点
在我感到困扰的时候,来自广外和广药的两个实习生给我提了一个非常好的建议。来自广外工商管理陈锐捷和来自广药国际与经济贸易专业的黄睿民,提起了一种可能,为什么不做一款专门为大学校园服务的社区化APP呢,尤其是大学城,10所大学,20多万在大学生,封闭在整个大学城里;社交、学习、生活、购物,这里就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社区,而且目前很多创业团队也或多或少的介入了一些关于大学社区化APP的构思当中。
这个提议仿佛突然之间点醒了我,社区推广过程中发现的切入市场,资源、人力、关系,各种维度的难题都让试点推广变得前途不明。但是如果把着一切放在大学,好像一切都迎刃而解了,正如睿民他们所说的,学生最能了解学生的需求。
“林哥,如果你能帮我们做这样一款APP,我们有信心自己在各自学校运营好这款产品。”当时锐捷和睿民如此信誓旦旦的说。他们所在的创业和营销社团,拥有超过上千名的高校会员,同时与学校里的大部分组织、社团有直接联系,用他们的话来说,无论是资源、人脉、推广手段,他们都足以自主的去运营这款产品。
于是在接下来的半个多月里,我和他们几个人一起走遍了整个大学城,在广美、星海、中大、广大、广中医,和很多个想要拥有一款自己学校的APP平台的创业团队沟通后,我做了决定,这件事情值得干。于是2014年1月份,悟空校园项目正式开始启动研发。一个由学生主导功能开发和运营的高校社区化APP和一个由大学生独立运营的高校移动互联网创业项目就这样诞生了。
事实上,在12月份决定重新开发悟空校园这个产品的时候,我们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让学生来提出开发需求,我们根据学生的开发需求来重新开发这款产品。一切都围绕学生的社区化需求来进行开发。
所以之后的社团贴吧、兴趣贴吧、校园公告栏、在线报名、心语心愿等一些全新的功能体验都是由学生提出了需求,而我们基于学生的需求而做的开发计划。
而悟空校园也成为了一个完全以大学城自主创业为主的公益性移动APP创业平台,经过为期4个多月的封闭开发,在5月份,悟空校园终于要开始在广州大学城开始试点了。
这里我非常感谢广外、广药、广工、广中医的悟空创业团队的成员,他们的建议让悟空校园最终成为了一个真正能切合学生实际需求的产品,并且找到了一个市场的最佳切入点。
悟空校园宣传片地址:http://v.qq.com/page/s/8/c/s012898mv8c.html
第四章
2014年的3月底我接到了深圳赛马基金张林利先生的电话,邀请悟空去参加第二届中国移动互联网博览会,并且提供了免费的展位,我们欣然接受了这次邀约。在为期3天的展览中,我们带领来自广外、广药和广中医和广工的四个校园创业团队的伙伴参与了这次展会,目的是想通过展会让校园团队感受移动互联网创业的氛围,并且与其他的创业团队进行沟通和交流,学习运营经验。
非常意外的是,在3天的参展过程中,有那么几个投资人居然很有兴趣的跟我进行了关于悟空校园发展方向的细致沟通,详细了解产品功能和未来的发展规划。我也向他们介绍悟空校园公益性创业平台的定位以及未来的三个梦想:
1.
2.
3.
很意外的是,在展会结束之后的一段时间,我们收到一份估值2000万,投资500万的投资计划书。那天跟我们接触的一家机构对悟空校园产生深厚的兴趣,并且为我们的发展提供助力。感谢他们的支持,让我更有信心去推动这三个梦想的实现。
悟空的三个梦想,寄托了我们对于移动互联网未来的思考!
关于创业的梦想—拥有属于自己的APP
“他们可以根据自己对学校和学生的需求发掘来自由构建这款校园APP,可以让每一个立志想要创业并且拥有一款属于自己APP的同学满足这个愿望。悟空校园在各种功能上做到了模块化和定制化的开发,让每一个学校的产品功能和体验都因学校的区别和学生的喜好而有所不同,这是悟空校园的一个特点。而且学生也可以将他们对于产品的需求反馈给我们,我们将根据学生的需求去为他们开发他们专属的功能需求。产品所有运营收益,都将作为创业的公益扶持资金,支持校园运营团队进行移动互联网创业,让悟空校园可以成为中国每所大学的公益创业平台,这是悟空校园的第一个梦想。
关于团队的梦想—拥有属于自己的创业团队
“如果你创业过,你可能真心会感受到团队的价值,一个人不可能成就事业,悟空校园在最初开始启动的阶段,来来往往有差不多20多个人参与,但是中间走走停停,最后留下了9个人,一起完成了这款产品,因此特别感同身受。所以当时我们在想,如果我们可以在每个校园都有自己的伙伴,让他们也能感受这种创业的心情,将会是一次心灵的成长。“
“所以我做了一个决定,把这个项目做成公益项目,起初团队并不理解,认为项目还是应该盈利的,但是我说服了我的伙伴,我认为能够真正为大学生服务,并且为他们实现更多的价值,远比盈利更为重要,“
“今天我们推行了悟空校园创业联盟计划,希望未来在中国超过1000所以上的大学建立基于移动互联网产品运营的创业团队,我们不仅仅提供技术开发支持、提供营销培训支持、提供物料及推广的支持,而且计划实现全程创业辅导;我给自己的定位是大师兄,悟空校园就是一个公益创业平台,是悟空校园创业联盟的第一个项目,未来我们还会从各所高校的创业团队中去发掘好的产品创意,并且去帮助学生实现,让他们来运营和管理自己的项目,并且拥有项目的大部分的股权,同时我们也承诺,未来无论多久,只要悟空做下去,所有的基于高校的营收,我们都将作为每个悟空创业团队的创业扶持基金。
如果这个事业我们做5年、10年,或许我们可以为中国移动互联网领域启迪数万名优秀的市场推广运营人才,那或许是我们真正的价值。
关于未来的梦想—一个大学生自己的创业投资基金
“我毕业在03年,04年的时候扎克伯格在哈佛创办了facebook,当时他不过是一个大二的学生,几年后个网站上市了,市值超过了400亿美金,其实不只是他,美国去年最火的阅后即焚社交应用Snapchat的开发者埃文斯皮格尔也仅仅是一个斯坦福的在校生,10年创办,到了12年,其市值也超过了30亿美金。这样的案例很多,说明大学生非常富有创造力,但是为什么在中国比较难有这样的案例出现呢?主要是大学生没有太多的社会资源去寻求资本的关注,他们即使有想法,有技术,也缺乏必要的资金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如果别人问我创业最大的心愿是什么?那就是去为他们实现梦想,未来悟空校园所有运营收入的30%-40%将会用于成立一个专门为大学生创业服务的投资基金,来为有梦想创业的大学生实现创业梦想。这个基金将成为完全公益性质的基金,所有投资收益也将再次归纳到项目中来,我们希望在3-5年后,每年可以扶持100个创业项目。
悟空校园宣讲视频地址:http://v.qq.com/page/x/c/s/x0128487xcs.html
结束语
感谢每一个为了悟空努力过的朋友,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所有的故事无法一一表述,其中的感慨颇多,唯有一颗感恩的心,让我坚定的想要和我的伙伴一起打造一个真正公益性的APP平台,他应该承载更多人的创业梦想,或许真的等到那一天,我会真正用心体会到这一路创业过程中所有美丽的风景。
感谢我的团队,他们的坚持让我们有了今天的起航!
“我之前在4A公司做了十年的广告,一直从事广告、公告和营销策划的工作,基本什么类型的品牌都服务过,自己也曾经创办过广告公司,2012年的时候进入一家互联网公司担任CMO(首席营销官),负责营销战略工作,那家公司我们用了1年多的时间从6000万的投资做到了9.7亿的估值;2013年,我开始考虑创立悟空社区。之后遇到了我的搭档,当时金山的架构师吴凡,后来他成了悟空的联合创始人兼CTO,这样越来越多的伙伴加入了我们,安卓团队的负责人吕威兴是毕业于广工的研究生,后来进入七喜做软件开发,来自YY IOS部门的工程师柱子成了IOS团队的负责人,华农计算机系研究生毕业的安卓工程师李华,还有国明、夏炼、华超都是非常不错的技术人员,还有毕业于广美的首席页面设计师阿伦,他们都因为我说的这个梦想而加入了悟空的团队,中间我们经历了3次产品的方向性调整和两次重构,经历了大半年的研发,最终我们将这款带着我们梦想的产品开发出来。我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的人因为认同我们的理念而加入团队,并且帮助悟空做的更好。
感谢所有为悟空努力的伙伴,创业不易、坚持更难,且行且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