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宝洁本土品牌民族企业日化天敌家乐福公关杂谈 |
分类: 营销战争 |
那个能打败家乐福怪兽的奥特曼在哪里?
快刀洪七
商场如战场,近期日化行业一阵腥风血雨。先是作为全球最大日用消费品公司之一的宝洁,在进入中国20多年后首次购地置业,其全球最大的研发中心正式落户北京顺义天竺工业园,而最近让一众本土日化企业非常郁闷的事情就是,他们被家乐福告知要想继续上架,就要缴纳8%-15%的额外费用,这部分加价足以抵消其卖场利润,甚至被迫退出卖场,而退出卖场就等于将大块市场拱手让人,因为宝洁、联合利华就不会遇到这个问题。
看起来,本土日化企业的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了,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我想一千人人都可以有一千种解读。比如说,可以说外资绞杀,它自己的目的在于逼国化下架,预示着未来家乐福的品牌转型,甚至为更多即将进入中国的国外日化品牌铺路。这是一种理解。也可以说是本土品牌自己不争气,霸王的毒洗发水事件,让消费者都无法站在你这边,何况是唯利是图的外国渠道商?有个网友在我的博客上留言:我父母第一台冰箱是万宝,用了15年;我第一台冰箱是容声19年了依然可用,我妈更换的冰箱是伊莱克斯,我更换的是西门子,我妹妹去年不听劝买了一台容声冰箱,1年内坏了2次而且发现同样遭遇的人众多。难道我们的国家不如过去强大了?难道我变得更崇洋媚外了?难道我还敢让我的孩子和国产奶粉?我问过很多朋友,大家都对中国民族品牌没有信心了。
那些没有诚信的企业,就不要说了,但是还有很多踏踏实实做企业的,但是也面临着一场灭顶之灾,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为,站在营销的层面来讲,“家乐福绞杀”背后,展示给我们了无品牌不生存的商战铁律。
中国企业做了几十年市场经济,我们说了,中国没有品牌,只有标牌,所谓的品牌其实不经一击。当外资进入的时候,他们是没有力量渗透到所有领域的,虽然本土企业感受到外资的品牌力量,但是仍然可以找到一块生存空间,做做代工,做做搬运工,小日子也过得不错,就专门捡人家吃剩的市场,你价格高一点,你赚你的,我便宜一点行不,行啊。
但是,没有品牌的本土企业随时都面临着被清洗的命运。对本土品牌来说,不是忍,而残忍,因为苟延残喘从来不会长久的,市场的竞争只会越来越残酷。想捡人家吃剩的,现在人家不肯把吃剩的给你了,你就没办法,只能饿死。
早在2003年,宝洁就发动了一系列的价格战,宝洁的玉兰油、舒肤佳、激爽平均分别降价20%、25%、30%。洗衣粉领域,汰渍一度降到3.5元的底线,竞争对手雕牌和奇强等品牌遭遇重压。在洗发水市场,宝洁推出9.9元的飘柔洗发水。宝洁的价格战收效甚佳。宝洁中国2001-2003连续三年销售增长率超过了25%,利润以平均每年140%的速度增长。其三大品牌-飘柔、海飞丝和潘婷重新占据市场的大半江山。除了价格战,宝洁更擅长收购战,宝洁的主流产品,只有少数系自己研发,大多来自并购:2001年底,宝洁以49.5亿美元收购伊卡璐;2003年,收购欧洲威娜,进入欧洲美发市场;2005年,以570亿美元天价换股收购吉列,创下当时全球最大并购案。
从利益链条上来说,其实渠道商和厂商天生就是天敌。当天敌都变成庞然大物的时候,天敌之间会有和谐的相互让步,但是夹在中间的中小企业,一定就是被屠杀的对象。假道灭国的现象屡见不鲜,一有机会,就可能被对峙的其中一方给消灭,原因就是你太弱小。秦国可以灭你,楚国也可以灭你。进场费只是一个借口。对于弱小的本土品牌来说,这些庞然大物,哪个都是嗜血的怪兽,但是能拯救本土品牌的奥特曼在哪里呢?
市场走到今天这一步,就逼着你去学习品牌,去按照品牌的规律去操作,而不是粗放式的价格战。你以为我品牌不行没关系,我便宜一点,就有生存的机会,问题是时至今日,外资品牌在不断地增长,并不断地扩大胃口,当胃口大到要把你盘子里的利润也拿走的时候,他的确可以拿走,因为他有品牌,消费者认可他的品牌,他可以轻而易举地做到这些。而你只能向隅哭泣,抱怨苍天不公。
为什么,因为你没有品牌,品牌是什么,品牌是在消费者心中的那个位子,是六寸空间的攻心战。高手比剑,心到意到剑到,现在市场经济走到了高手阶段,不再靠力量,而是攻心。
有些企业老拿民族企业说事,打广告也动不动就打民族感情牌。其实根本没有民族企业,民族企业这个概念没有任何意义。你是去购买商品,还是去购买一个民族标签呢?你买东西是为了使用,还是为了证明你是个爱国者?企业只有大小之分,强弱之别。
那么,本土企业出路何在?我认为,仍然在渠道商和厂商这对天敌的较量手段上。大厂商凭借什么,就是品牌,宝洁等外资凭借什么,就是品牌。
今天,除了做好研发,做好产品,做好服务之外,在营销层面,如何打造品牌呢?正如学者阿尔里斯和劳拉里斯所著的书名一样,品牌打造,公关第一,广告第二。我们的企业只会砸广告狂轰乱炸,夺标王,一鼓脑地向消费者灌输和硬销,广告的可信度己经降到冰点,而广告成本则飞一般地倍增。
以往是浅层次理解品牌的公关传播,只是发发稿子,而企业尤其是把公关当成广告来做。龙头企业如果不带头做好公关,提升行业整理品牌形象,很难想像,在外资企业群的步步进逼中,能如何弱中求胜。国产日化需要在正确理解公关,理解品牌,才能在打造品牌的路上前进一步。
我想,是时候中国企业要重视公关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