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有多长?IV——地球的肚脐

标签:
旅游 |
所有关于复活节岛的发现史,都记载了荷兰西印度公司的一支由3艘航船组成的太平洋探险队,在1722年率先访问了这座小岛。由荷兰海军上将雅各布·罗格文率领的船队是在绕过南美南端的合恩角,于1722年4月22日这天发现这个奇异的小岛的。由于这天是“基督教复活节的第一天”,罗格文把它命名为复活节岛,意思是“我主复活了的土地”。
但是这个岛上的原始居民对自己的故乡却另有称呼,他们称之为“吉·比依奥·吉·赫努阿”,即“世界中心”的意思,而波利尼亚人以及太平洋诸岛的土著居民称它为“拉帕一努依”(RaPa
Nui),这个名称更令人费解,也颇含神秘色彩,因为直译过来就是“地球的肚脐”。
Ahu
Akahanga,这里依然保留了当初欧洲人发现复活节岛时的模样,周围散落着大约12个石像,与岛上其他石像一样,它们也是在部落战争中被推倒的。但是与众不同的一点是,当时的原住民一般从后面推倒石像,使其面部,尤其是代表灵魂的眼睛着地;可是这里的石像却是背部着地的。
检票的入口
其实这些石像帽子Pukao的定义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帽子,有人则认为是一种发型
伴随着海岸线上的惊涛骇浪
遗迹周围都有标记禁止游客靠近,反而是流浪狗可以随心所欲
介绍Pukao也就是石像帽子的制作过程,虽然并没有看明白
海边的这个洞里发现有原住民生活的痕迹

这些石墩被认为是厨房
看来是海景厨房了呢
头顶上小飞机呼啸而过


岛上气温不高,但是还是很晒的,所以就在车上自己装了个窗帘


自驾路上也时不时地遇上各种动物

牛老大还回头瞟我们,怕怕


晨雾中的复活节岛真是别有一番韵味呢



驱车上山顶,可以俯瞰Hanga Roa
安加罗阿小镇全景


就是这个小镇

复活节岛的居民称自己居住的地方为“世界的肚脐”这种叫法,一开始人们并不理解,直到后来航天飞机上的宇航员从高空鸟瞰地球时,才发现这种叫法完全没错——复活节岛孤悬在浩瀚的太平洋上,确实跟一个小小的“肚脐”一模一样。难道古代的岛民也曾从高空俯瞰过自己的岛屿吗?假如确实如此,那又是谁,用什么飞行器把他们带到高空的呢?但这个“世界的肚脐”未必指全岛,可能仅指岛上的火山口,那就没什么神秘之处了。而且据语言学家W·邱吉尔的考证,这个称呼的准确含意可能是“大地的尽头”。

也就是山顶这个Rano Kau 火山口

这样算不算坐在地球的肚脐眼上?



火山口上空无人机飞翔,一打量果然是几个中国同胞在操控

我们没有航拍,只能低空拍摄啦
门口有个展馆,各种复活节岛被发现的历史
售票处的大叔看到我们四人组合,还说好羡慕姐夫~~~
这里还有个岛礁,原住民在这里举行类似于铁人三项的掏鸟蛋大赛(掏来的蛋当然不能碎!)
就是下面这个小小的岛礁
Orongo祭祀村共有大约1700处石雕,是岛上石刻最丰富的地方,在祭祀村中分散着许多用火山石板搭建而成的圆形建筑,是“鸟人”比赛期间供各部族参赛代表及陪同落脚的地方。建筑的洞口通常很小,只能允许一人通过,这种设计可有效抵挡大风等恶劣天气,并加强建筑防卫。建筑周围散落着许多刻有鸟人形象、造物主Make
Make等岩画的石头
同时提醒博主,腿不能再粗啦!
继续往上走,就又能看到火山口全景啦
下面这个徒步走了2个多小时(后来观测了下其实驾车游览也可以。。。)的景点其实我也不是很懂
亮点是查完我们的票就骑着马带着狗狗回家的守门人
反正景区门也没有锁,游览完毕我们自行离开就可以
此时就是想到一句话——古道西风瘦马
看着他的身影越来越小——断肠人在天涯
刚下过雨,地上还有点泥泞
两旁的不知名植物结着果实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穿着红衣服,路过牛群时他们老抬头看我
然后到了个山洞口,看到几个走路都颤颤巍巍的欧洲奶奶都在兴致勃勃地爬下去
于是我们也爬了进去
其实真的就是地下的一个洞。。。
钻出来以后就是到另一头
打仗的话打地道战倒不错
一直走就又能看到海了
海边还有个叫Te Pito
Kura的地方,直译为“光源的肚脐”,意指能量中心。可以看到一个打磨光滑的大石球,周围环绕着四个小石球,而外围又有一圈石墙包围事实上,由于这个石球含铁量很高,比其他石头更容易吸热,在太阳照射下会自动发热,并且也会影响指南针的指示方向
前一篇:智利有多长?III——登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