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thing about Iran——Shiraz

标签:
杂谈 |
“文化、玫瑰、爱情和花园之城”——设拉子Shiraz,中部最大城市,法尔斯省省会,伊朗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也是中世纪伊斯兰世界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她同时还是赞德王朝(Zand)的都城。这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古都被誉为伊朗文明的心脏。尽管今天的伊朗各名族、各地区之间存在诸多矛盾,但几乎所有的伊朗人都不约而同地喜欢设拉子人。是啊,以“白天不好好休息,晚上就睡不好”作为生活箴言的设拉子人民又怎能不被人喜爱。
设拉子地处伊朗南部,气候宜人,盛产葡萄,曾经也是葡萄酒的酿造地,但自从伊斯兰革命后酿酒产业就没落了,因此也有一种说法是澳洲的Shiraz葡萄酒品种就是源自这里。
设拉子必到的一站是哈菲兹的陵墓Hafez Tomb,Aramgah-e
Hagez,哈菲兹,本名沙姆士乌丁•穆罕默德(Shamsoddin
Mohammad,约1320-1389),是14世纪伊朗伟大的抒情诗人和神秘主义诗人。哈菲兹(Hafiz)是他的笔名,意思是“能背诵《古兰经》的人”。他还因为他的诗歌而被誉为“不可见者的喉舌”,亦即神的代言人。他的诗因为大多歌颂爱情与美好生活,顾深受伊朗人民尤其是伊朗妇女的喜爱。而他陵墓所在的公园也成为了当地人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哈菲兹灵柩所上方的亭顶,延续了这位诗人浪漫的情怀啊,当地人都会献上一支白玫瑰或水仙花
走出陵墓,其实叫公园更贴切,终于看到了当地的公交车,果然是女人集中在后半个车厢
然后导游说要带我们去一个圣殿——因为他也不知道怎么翻译比较合适
当时在外面就觉得这个洋葱头还蛮精致的,至于里面,自认去过很多知名伊斯兰风格教堂,连人家屋顶都爬过的我并没有报太多希望。
照片也无法完整呈现当时的那种氛围,在闪耀得令人眩晕的建筑物内,回荡着肃穆的宣讲和平静的诵读
老奶奶送我两颗蓝色的石籽,虽然语言不通,应该是祝福吧
出来以后,导游告诉我们这个是当地知名学者讲解教义的场所,地上的石板上刻着各代名人学者的名字
然后幼小心灵又一次被森森震撼的我们,唯有用食物压惊——
当地几乎餐餐都用的面饼的制作现场
楼下两层分别是小餐厅和咖啡吧,蛋糕很colourful,但估计还是蒸糕style
这一晚的酒店房间也很别致,有好几个门洞,兔子说可以玩捉迷藏了
然后电梯也是这种楼层在外面按的,根据分配结果进电梯
第二天一觉醒来是个阴天,我们要趁大批游客到来前去传说中粉红清真寺
路上导游指指旁边的河说,这条河由于常年干枯名字就叫干河,这两天不知道为什么有水流了,是因为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么?
莫克清真寺Nasir-OI-Molk
Mosque,因为其外墙彩釉色彩中以粉红色最为出彩,所以也被人们称作粉红清真寺,这座建于1876年的清真寺至今保存完好,为私人所有,导游提醒我们小心这家主人超级调皮的孩子,可惜我们没有遇见这捣蛋鬼啊
外墙和外墙的彩釉砖是不同颜色的波斯图案,圣火图案布满了清真寺的各个角落。粉红清真寺的外墙使用砖木结构以减少地震给建筑带来的损坏。
花瓶里的图案是田园油画风格,东西文化的完美结合
据说游牧民族的突厥人和阿拉伯人本身都没有建造清真寺的技术,他们攻打波斯后强迫波斯人为他们建造清像蜂窝一样的立体穹顶,每一块彩釉砖与穹顶的弧度都贴合得天衣无缝。表面施有美观艳丽釉色和图案的彩釉砖布满了清真寺的表面。
清真寺后面有个深井,至今还能使用,据说当年专门养了一头牛通过长长的走廊来取水
然后就是清真寺的重头戏——祈祷大厅,可惜是个阴天
整个大厅宽十多米,深度超过五十米,十多根斜蛇纹柱子撑起整个大厅,每根柱子上以及弧形拱顶都有雕刻以及复杂的瓷砖图案。
如果是晴天,光线透过彩色玻璃投射到波斯地毯上就形成了美妙的色彩和光影组合
出来以后这群附件女校的学生还没有离开,看到我们热情地找我们拍照(只是拍照这个过程,不需要照片,这大概就是设拉子人民的可爱之处吧)
下午,设拉子开始下雨,我们经过古兰经门——这个城门是早在一千年前建于设拉子城北的一座装饰用的城门,见证了波斯帝国的盛衰。卡里穆汗曾在此城门顶上的小房间里放置了一本《古兰经》,以求赐福。在这部《古兰经》的影响下,这个城门将保佑设拉子人均能平安归来。
这座建筑不知道是曾经还是现在是个监狱,不记得了
逛完回酒店吃晚餐,我们的饭店貌似是当地最好的了,不少名人住过,叫作CHAMRAN GRAND
HOTEL
一个奶奶留下来的cake,就和波斯女人一样相当滴华丽啊,嘻嘻
在设拉子停留了两晚,坐当地的航班飞往首都德黑兰
由于很多地方大雪,毫无悬念地被delay了
这是我们的delay餐,机场里有理发店、祷告室,还有人不停的收垃圾,爱干净的伊朗人民啊
然后实在等得无聊,抱伊朗小胖友玩儿
孩子他妈也太妖娆了吧~~~
最后,在阿里的协调下,我们硬是提前了航班,挤上了最后几个座位,我还第一次被空少搭讪了!自信心再次报表的节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