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择偶观
(2012-02-05 22:58:09)
标签:
婚姻择偶观教育 |
分类: 心理治疗 |
国内某婚介网站在“光棍节”当天发布的《2011世纪“光棍节”婚恋微调查》则显示,年轻人选择恋爱对象考虑“经济状况与家庭背景”占首位,为42.6%,而选择“人品修养”的人数仅为25.7%。
广州市白云心理医院精神科副主任沈家宏很明确的说:“国人的择偶标准一方面反映了中国人的心理上存在严重的不安全感;另一方面则说明我们国人的择偶标准依然是停留在动物性的层面上。”
案例剖析面面观
[家长意愿型]
[门当户对型]
[憧憬未来型]
[社会现实型]
[攀比心态型]
[喜新厌旧型]
国人择偶标准仍停留在动物性的层面
沈家宏分析:从进化的角度看,动物在择偶上,雌性为了更好繁衍后代,一定会选择最强壮、最适合繁殖、最能带给它安全感的雄性;而雄性同样为了有利繁衍后代,也会倾向于选择年轻漂亮的、有繁殖优势,能为它带来优秀后代的雌性。目前国人在择偶模式上,很多未婚女性所青睐的,是富有、能为她在经济上带来安全保障的男性;男性则一味的追求样貌姣好、身材火爆的年轻女孩。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很多年轻中国人的择偶标准依然停留在动物性需求的层面上,而很少去考虑精神层面上的需求,不像西方发达国家,人们常常在意并看重配偶在精神、兴趣爱好、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上与自己的契合度。
“这样的选择对动物不是问题,但对于文明的人类却常常意味着风险。。一味的返璞到只考虑到繁殖后代,而不考虑精神和心灵因素所建立起来的婚姻是非常脆弱的。”沈家宏担忧的说,“男性一味追求年轻漂亮的女性,便意味着强化了女性对外表的追求,而忽略内在修养的积累;另一方面是女性追求富有的男性,则导致男性会更加不择手段地追求金钱财富。这两者互相影响,相互强化,便形成了当今青年男女的择偶模式;而同样的,单纯建立在物质和外表上的婚姻,一旦物质和外表的优势不再,,婚姻便会很快的分崩离析和瓦解,闪离可能就是其中的结果之一。。”
福利制度不健全的社会使人缺乏安全感
沈家宏认为,“男财女貌”的婚恋观背后,折射的社会因素则是我国的福利体系还不健全,人们的生活水平无法得到安全的保障。
物质第一性。男人自古以来,都代表着物质基础的保障,是女性安全感的来源。在西方发达社会,因为很多福利都能得到保障,男性所起到的物质作用已经减弱,那么女性在择偶上,就更多的愿意去考虑彼此是否情投意合,是否有共同的爱好和兴趣,是否有相似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在我国,假如物质需求得不到满足,女性的心理上无法得到安全感,那么要苛求中国的女性,不追求物质,仅仅追求精神,无疑是一种空谈。
沈家宏说:“与其片面的指责中国女性一味追求金钱,不如冷静下来思考整个社会环境对我们每个人的影响。一个道德健全、福利制度完善的社会,人的心理也会更加健康。
培养“恋商”,有利于婚姻的稳固性
有专家表示:“中国人普遍缺乏‘恋商’。中国人从小到大都被灌输一个理念,学习就为了将来的事业和发展,而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找一个伴侣是天生就会的。很多人通过电视剧、小说获得关于爱的认识,他们在职业上非常成功,但是在感情上却是小学水平。他们不明白别人的需求以及自己的需求,缺乏爱的能力。这是缺乏恋商的根本表现。”
沈家宏肯定的说:“确实如此,我国在教育上片面追求分数,而缺乏爱的教育、生命教育和关心他人的教育,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我们又指责他们自私无情不懂得爱就会变成一种苛求。”
一个人的成长背景是会影响到他的择偶观念。当整个社会都以金钱、地位作为衡量人的标准,所有学校都以高数来衡量一个孩子的聪明才智和能力,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人,缺乏恋商,不懂得自己真正的需要和他人的需求就会成为一种必然。
自强自立,提升自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