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感觉的功能是什么呢?我们经常说,你的感觉是什么?或者问你有什么感觉?经常是指向我们的感受,或者说是我们的情绪状态。在心理学上感觉是指我们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一些特殊感受器所接受过来的信息。而我们日常语言里所用的感觉一词显然不是这个意义和层面上的,而是用感觉一词指代我们的情绪,通俗的说法就是感受。
人基本的情绪有四种:喜、怒、哀、惧。其它复杂的情绪或感情状态都是在这四个情绪基础上组合而成的。有了情绪,我们才有了快乐,而因此也有了烦恼和痛苦。
而情绪也因此成了人追求的一个目标:趋乐避苦。许多人生哲学也因此以情绪为基础建立了起来。快乐、幸福和痛苦成了许多哲学流派的起点和终点。我们都希望我们的生活充满快乐和幸福,而尽可能大地避免痛苦。
当我们逃避或拒绝痛苦的时候,我们注定不会成功的,或者是注定要失败的。因为在我们基本的情绪里面有四种是负面的,我们所追求的“喜”只占1/4的分量。当我们不要其它“怒”、“哀”和“惧”的时候,我们就失去了感受其它三种情绪的能力或是机会。
其实,我们身上的所有的东西都是有意义,对我们的生命都是有作用。情绪也是这样的。造物为何给我们这些情绪,就是因为这些情绪对我们有保护作用。“喜”提示我们所感受的东西对我们是有益的,所以要多多拥有它;“怒”告诉我们有些东西是我们不喜欢的,要多多排斥它;“哀”告诉我们有些东西是我们不希望的,要多多避免它;“惧”告诉我们有些东西是有危险的,我多多远离它。你会看到我们所有的情绪都是来为我们服务的。可是,我们是如何对待它们的呢?我们往往会厚“喜”薄“怒”、“哀”和“惧”,结果我们只给快乐的位置,而不给愤怒、悲伤和焦虑位置,结果是我们失去了它们给我们的保护。
我们是如何失去对这些情绪的感受的能力的呢?其实,在生命之初,这些感觉都是很正常地在我们的身上发生的。但当我们生气父母不准我们发脾气;当我们哭泣父母不准我们流泪;当我们流汗父母不准我们脱衣的时候,我们便渐渐不允许自己的这些情绪有存在的空间,每当这些情绪出现的时候,我们就会力促将它们逐出我们的感受,不给它们存在的权利。再往后,我们便渐渐学会对这些情绪不再敏感,最后直到这些情绪的消失。
于是,此时我们才发现,当我们没有了愤怒、悲伤和焦虑的时候,我们的快乐也没有了踪影。因为快乐和他们是一体的,是他们的孪生兄弟。
可是,没有了感觉,我们就对外界就因此没有了感受,它的好处在于我们更容易接受外在,更大程度地去保护自己。
今天在工作坊里,一对父母说自己的孩子没有感觉,很着急,想让自己的孩子能有正常孩子的喜怒哀乐的感觉。我让他们夫妻共同找一个解决这个问题的目标,结果他们各持己见,达不成一致,而且当着孩子的面相互攻击和抵毁。我问他们如果你们的孩子有正常孩子的感觉,他看到你们的攻击和抵毁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当时这对夫妇想了半天说他们的儿子会很痛苦,很伤心。我说,你看你们的儿子没有了感觉他会减少多少痛苦和烦恼呀,你们应该感谢孩子没有感觉,孩子的没有感觉保护了你们的孩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