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理诊室:人伦惨剧背后的心理疾患

(2009-09-17 14:59:33)
标签:

心理疾患

人伦惨剧

寄养

高控制

辍学

亲子关系不良

人际关系

杂谈

分类: 个人成长

  6月12日发生在广州的17岁少年阿涛砍杀自己亲生父母的事件备受社会关注。其实,这类由少年引发的杀害自己亲人的恶性案件在全国已不是第一次:2000年1月,浙江金华一个17岁的中学生将自己的母亲砍死在家中;2001年北京一17岁少年为了偷钱上网,竟然将奶奶当场砍死,将爷爷砍成重伤……这些少年伤害亲人的一个个案件在令我们震惊之余,更多地留下的是我们痛心的思考。 
 

  阿涛杀害父母的理由很简单,因为父母妨碍了自己的自由,所以消灭父母才能得到他想要的自由。阿涛的自由是什么?按照他自己的说法是过一种“无拘无束的生活”。在奶奶那他得到了自由的生活,所以他认为奶奶不错。阿涛在父母那感受到了太多的不自由:不想做的却要必须做:如烧烤生意;想做的却不能随心做:如上网。自由对于一个少年就像氧气对于人的生命,缺少或没有的时候,他可能会拼命地去抓狂。

  阿涛在奶奶身边两年多的寄养,对他来说又是个致命的问题。一个孩子被寄养,意味着自己被抛弃,被自己的父母抛弃就意味着自己不重要。当他从奶奶那里回到父母身边时,就又意味着被奶奶抛弃了一次,再一次经历心灵上的创伤。在没有处理好对奶奶亲情的丧失之前,他就无法认同父母,因此,疏离和隔阂便在所难免。父母的管教在这里成了对自己的约束和锁链,父母的爱(严厉)此时成了他的一种负担。

  爸妈对自己的否定又是阿涛的一个致命伤。一个经常被父母说成是“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孩子,最后会变成自我否定,认为自己真的会处处不行。他不敢去尝试,不敢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他剩下的只有幻想,他幻想“把我的小说搬到银幕上”,幻想“只有杀了父母,才能让仇恨释放,得到无拘无束的生活”。

  阿涛过早地中止学业,失去了和同伴接触的机会,亦成了他健康成长的一大障碍。中止学业,使他感到未来的渺茫,精神生活的空虚;失去同伴接触,使他感到世界越来越小,自己越来越孤独。于是,上网成了他摆脱精神空虚、孤独和实现自己梦想的最好的方法。

  父母对自己上网的控制、父母对自己的否定,现在一下子全部变成了压倒一切的仇恨,这种仇恨的情绪,使他不再看到父母的爱,不再看到父母的亲情,释放这种仇恨情绪成了他唯一的需求。

 

  阿涛的家庭悲剧是多重原因造成的,有家庭上的,也有社会上的。寄养、高控制、过多的批评和否定、辍学、亲子关系不良、失去和同伴接触可能都是造成这一悲剧的心理学上的原因。希望更多的家庭能以此为戒,从中吸取教训,不要让类似的悲剧在我们这个社会重演。

 

  孩子迷恋上了网络,影响了学业和人际关系,父母首先要冷静去分析原因,而不是去指责或打骂。孩子愿意在网络上交流,而不愿和父母交流,说明在你们和孩子之间出现了沟通障碍,说明你们已无法走进孩子的内心。父母首先要恢复和孩子的亲密接触,打骂和指责只能会使孩子更加远离你,更加恶化和孩子的关系,使沟通和交流更加不可能。

  要想恢复和孩子的亲密接触,首先父母要做的是检查自己养育孩子的方式,自己有没有平等对待孩子,有没有在人格上尊重孩子。孩子为什么有话愿意和同学说,和网友说,就是因为在他们那里有平等和尊重。此外,对于孩子的上网行为不要过于抗拒,因为上网已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禁止不是办法,而是正确引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