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发掘汝州历史文化遗产,铸就汝州城市之魂

(2009-10-07 18:16:25)
标签:

许由洗耳

学宫

煤山

历史文化

汝州

旅游

分类: 休闲娱乐

发掘汝州历史文化遗产

铸就汝州城市之魂
  

汝州历史悠久,公元606年(隋炀帝大业二年)即设汝州,至公元1476年(明宪宗成化13年)改为河南布政司直隶州,经清至民国1913年,改设临汝县。1300多年州级建制的历史造就了"老汝州"深厚的文化积淀。这些历史文化遗产是汝州的根,它们的充分展示,必将铸就汝州的城市之魂。


(一)、群策群力建好风穴寺
  风穴寺是我市目前唯一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行家称为全国少有的古建筑博物馆,是中原的明珠,也是汝州的名片。目前的状况是:文化底蕴深,建筑风格特,开发很不够,管理水平差。如何使这颗明珠再度璀璨是当务之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更多的是互相埋怨,互相指责,这都于事无补。现在需要的是扑下身子,群策群力,大家动手,建好风穴寺。根据风穴寺重点保护区总体规划,以寺院为中心,辐射四周共有67项修复和新建项目,总投资需数千万元。乍一听投资太大吓人一跳,但认真分析,分轻重缓急,用2-3年时间先完成其中的35-40项工程,风穴寺的内外风景与今日相比就不可同日而语。这些工程贵在抓落实,由市里统一调度,各行各业都来动手,就不是难事。文化部门计划在今明二年完成以寺院内为主的20-25项工程。这些工程一旦完成,再和寺西部新近开发?quot;怪坡"、"竹林庙"等景点沟通,即可形成汝州市北风景旅游线。
(二)、加强协调,尽快修复汝州学宫。
  汝州学宫,又名文庙,始建于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已有600多年历史。1986年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虽几经战乱焚毁,但目前仍为我市城区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建筑群。学宫南北长325米,以启圣宫、大成殿、文明坊、永和门、戟门、大成坊等为中轴线,东西廊坊呈对称性建筑格局。是明清时期汝州宣儒教、兴孔学的重要基地,也是中原腹地与登封嵩山书院齐名的四大书院之一。解放后,汝州学宫经过1985年和2001-2002年的两度修复,目前已初具规模。现在需要的是再接再厉再努力,一鼓作气修到底。今明两年的任务是:开正门,拆西角,修东苑(会文苑),建北院。完成这些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协调各有关单位尽快归还学宫房地产。这些工作到位后,我们计划再投资150余万元完成全部硬件建设。届时,一个新的旅游观光景点将再现汝州市区。
(三)、恢复大阅楼,扮靓大广场
  大阅楼位于今汝州剧院东望嵩中路上,系明代所建,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经市政府研究决定报请上级文物主管部门批准,拆除重建,但由于多方原因至今未能再建。大阅楼地处汝州市中心繁华地段,是"老汝州"的标志性建筑之一,群众重建呼声甚高,如果在原大阅楼位置重新建成一座高三层、底座为三门四车道过街式仿古建筑,将使汝州中心大广场锦上添花。届时它将同汝州学宫、滕公祠形成汝州中心广场旅游区,真正形成汝州的中心,其标志性意义远胜广成路上?quot;市标"。
(四)、再建滕公祠,点缀大广场。
  明朝汝州人滕昭,曾官至左佥都御史、左兵部侍郎等职,他反映民情、造福桑梓、恩泽后世的行为为人称颂。成化十二年,汝州隶属南阳府,农民交送皇粮往返千里,劳民伤财,群众苦不堪言。滕昭和河南布政司使原杰联名上疏,反映民情,经宪宗批准,将汝州从南阳府分出,成为河南布政司直接管辖的直隶州,免去了汝州人民送皇粮千里跋涉之苦。滕昭因病仕归故里两年后去世,人民感念其功德,在汝州城隍庙大阅楼东侧建立滕公祠来纪念他。如在原址按旧制重建滕公祠,碑刻其功德,以表彰其反映民意、惠及乡里的事迹。一方面可对当官者进行爱民教育,另外还可对我市唯一的中心广场起点缀作用。
(五)、建好法行寺,增添新景观。
  法行寺位于我市丹阳路东段南侧。内有法行寺塔,塔高30米,八角九层属唐代建筑,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果将法行寺重新修建完好,既能加大对"法行寺塔"这一颇具特色的古文化遗产的保护,又能形成以"幽"为特色的新景观,供游客和市民寻幽静读之用。
(六)、发掘张公巷,展示高品位。
  我市中大街东段的张公巷古窑址,已得到中国古陶瓷研究会2001年汝州年会暨汝瓷学术研讨会与会11个国家和地区的一百多位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中国古陶瓷研究会本届会长汪庆正先生在其《张公巷窑址新发现的一点思考》中说:"这是一个了不得的发现,意义太重大了"。会后他又题词写道:"张公巷窑址的发现实属中国陶瓷史上一件大事"。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张公巷窑址的发现是中国考古史的又一重大发现,必须扩大发掘面积,还其历史真面目。我们现在的任务是:积极做工作,争取早拆迁、早发掘。一旦发掘成功,在原址上建成汝瓷博物馆,供游客前往观瞻,将是展现我市古老文化的又一有力佐证。
(七)、重现"州衙"和"四县公馆"风貌。
  在张公巷西侧县前街前左向是明清时代汝州州衙所在地。适时重建"州衙"和"四县公馆",可以填补当前我国古建"州衙"的空白,也可借此提高我市的知名度和城市品位,吸引游客,搞活经济。
(八)、开发煤山遗址,化腐朽为神奇。
  煤山文化遗址位于市区西部,是一处大型古人类村落遗墟,遗存为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晚期的二里头文化过渡阶段,考古界称为"煤山类型"。煤山遗址目前大部分保存完好,也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进行挖掘再现当时原貌(如原始社会的房屋、烧陶、葬俗等内容),修建类同西安半坡、郑州大河村等形式的古人类村落博物馆,必将使建在此遗址上的煤山公园更具文化气息和吸引力,也是提高汝州城市品位的一大举措。
(九)、提高想象力,重修洗耳处。
  流经我市市区的洗耳河源于许由洗耳的典故。千百年来沿用至今。据史书记载:"许由隐于沛泽之中,尧以天下让之,乃遁于中岳颖水之阳箕山下。尧又召为九州长,由不欲闻之,洗耳于颖水之滨。"据老人讲,原有"许由洗耳"石碑一通在洗耳河畔。建议发掘此历史典故,在洗耳河橡皮坝附近建一亭式建筑,彩绘许由洗耳故事,重?quot;许由洗耳"碑碣,一则表明洗耳河之来历,又可增加我市的文化气息。
(十)、开发明清街,再现古商地。
  明清古街,即现今汝州市区中大街,是汝州古城的中心街道。至今出前檐式的古建临街房屋保存较多,具有建设明清一条街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利优势。但街道较狭窄,拓宽改造耗资巨大,权衡利弊不如就势建成一条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商业步行街,既节省改建、扩建的大量投资,又可充分发挥老商业街道的习惯优势,达到文化旅游和经济发展相得益彰的双重效果。
(十一)、拾遗补缺,布好小景点。
  在搞好上述十大古文化的开发利用的基础上,着力搞好望嵩门(明城北门)、丹阳观、钟楼、二程祠、给孤寺、乌龙庙、关帝庙、节妇祠、地母行宫等古代人文景观的修复,都将为汝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创建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十二)、编纂历史典籍,服务名城创建。
  整理编纂汝州历史文化资源书籍,也是弘扬和发掘文化遗产,创建历史文化名城的十分必要的举措。因此,应组织专门人员,广泛收集城区内的民间传说,整理编纂和制做反映我市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专著、剧本或电视专题片,为汝州对外开放和文化旅游事业服务。也可以此为主题举办征文、书画展览等文化宣传活动,并将这些民间传说配以必要的设施建设,使其成为城区不可多得的旅游景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