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双非研究生”

(2021-06-13 12:38:19)
标签:

杂谈

教育

分类: 教育

       随着研究生扩招政策的实施,研究生越来越多了。

       由于通过高考能进“双一流”大学的本科生只占全体大学生很小的比例,所以“双非研究生”是研究生最大的群体。

       所谓“双非研究生”即本科阶段非“双一流大学”,后通过考研成为“双一流”大学的研究生;还有本科、研究生阶段都在“非双一流”大学的研究生。

       鉴于“双非研究生”这个庞大的群体,我们该如何看待他?由于缺少系统的分析,社会上对于这个庞大的群体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

       第一种是对于“双非研究生”的鄙视链,主要存在于“双一流高校”和部分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鄙视的理由:一、“双非研究生”高中阶段成绩不够优秀,高考成绩未能达到“双一流大学”的门槛;二、“非双一流大学”的本科阶段,由于教学资源、学习环境等软硬件条件所限,本科学习质量不如“双一流大学”的本科生。

       第二种是对于“双非研究生”持肯定态度,这种观点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毕竟最大的研究生群体就是“双非研究生”。持这种观点的说法是:“双非研究生”虽然高中阶段由于种种原因导致高考没发挥好,未能进人“双一流大学”,但是本科阶段通过努力学习,最终考研上岸,获得“双一流大学”研究生资格。

       让我们来看看“双一流研究生”和“双非研究生”有哪些区别。一、获取研究生资格的途径不同。“双一流”本科学生获取研究生资格的途径有两个:一是“保研”,也称“免试推荐生”。二才是考研。由于保研名额所限,只有本科阶段成绩排名靠前的学生才能获得保研资格。而未能获得保研资格的学生只能在大四开始准备考研。“双非研究生”只能通过考研来获得研究生资格;二、本科阶段的学习质量相差很大。有人不服。的确以考研成绩来看,二者相差不大,甚至有少数“双非本科生”考研成绩超过“双一流本科生”。对于这个现象,大家要从考研考什么内容来分析。近两年考研只考四门学科。我手头有两份资料:某双一流高校历史教学研究生考试科目:1、思政;2、英语(二);3、教育综合;4、中国历史。某双一流高校社会学研究生考试科目:1、思政;2、英语(一);3、社会研究方法;4、社会学概论。大家再看一流大学四年本科要学多少科目,教科书摞起来的厚度要用米作为单位来衡量。所以说,考研成绩优秀不等于本科阶段成绩优秀。三、二者备战考研时间不一样。“双非大学生”从进入大学就开始谋划考研,也就是围绕考研的四门科目着手准备。不但学生如此,有些二本三本院校也是将本科教学变成考研辅导。这样培养出来的本科毕业生,即使考上“双一流大学”研究生,也不能说是优秀的甚至合格的本科生。而“双一流大学”必须保证其本科的教学质量,培养出合格的本科毕业生。“双一流大学”本科生前三年争学分来争取保研资格,未获保研资格的,从大四开始备战考研。四、二者在研究生阶段表现也是大相径庭。“双一流”研究生由于本科阶段知识积累丰富,有些在本科阶段已经开始参与研究生的科研及论文创作;而“双非研究生”则没有一点科研方面的经验,本科阶段的知识积累也不够。因此,二者在科研能力方面差别很大。因搞不出科研成果、写不出论文“延毕”或毕不了业的大多是后者。

       我从大学博导好友处了解到,研究生导师们招生首先考虑“保研生”,其次是“双一流”考研生,最后才是“双非”考研生。

       网上看到有“双非”考研生发表观点,认为名校保研制度不合理,应该取消。所有本科毕业生应该统一参加研究生招生考试。此观点后面竟然还有不少点赞的。这使我觉得有必要写这篇文章。“双非”考研生甚至还有专升本考研生和“双一流”保研生同场竞技,当初在高考时已经输了一次,是什么让你自信到经过各自四年本科学习,在各方面同等条件下备战,再次同场竞技能够咸鱼翻身?我想奉劝持这种观点的人去参观考察一下“双一流”大学的软硬件:图书馆、实验楼、师资力量、学生素质、学习氛围等后再说吧。“双非”考研生挑战“保研生”,就象轻量级博击选手挑战重量级选手,我想没人会应战,因为人家不屑和你打呀;也没人会组织这样的同场竞技,因为胜负毫无悬念,场面也不会好看。过过嘴瘾可以,千万别当真啊!

       补充:部分重点大学虽然未被评上“双一流”,但是也具有保研名额,例如“江苏大学”等。这类保研生也很优秀,但数量太少,不在本文探讨之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