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吃西瓜的好时节,然而受“西瓜膨大剂”的误伤,想吃瓜的却不敢吃,四川攀枝花新民村的西瓜丰收了,瓜农们却盼不到前来收购的批发商,眼看几万斤西瓜就要烂在地里……无奈之下,瓜农开通微博卖西瓜!“我的瓜要是有啥子添加剂膨大剂,我当场砸瓜!”
在新浪微博上,很多网友介绍了当地西瓜滞销的情况。“北京大兴西瓜初现滞销苗头,农艺师称未用膨大剂”、“在北京,以西瓜为主导特色产业的大兴区庞各庄镇,大棚西瓜上市时间不长,但‘膨大剂’对销售的影响已初现苗头,瓜摊一天最多卖4个瓜。”……
近期,有关西瓜滞销的新闻不少。真的只是膨大剂惹的祸?
这西瓜滞销的消息让我联想到前些时很多地方蔬菜滞销的消息。地里蔬菜每斤几毛钱无人问津,超市里却要卖几块钱/斤,消息经媒体爆光后,政府有关方面出面组织销售,超市设专卖区,零售价降到每斤1元甚至以下,问题很快解决了。
再说西瓜,地里西瓜每斤几毛钱无人问津,超市里却要卖二元多/斤。一个西瓜在超市里要卖到二十几块钱,试问有多少工薪阶层购买时不要掂量?
为什么地里的西瓜和超市的西瓜二者会有如此大的差价呢?就是因为广受诟病的物流成本太高。西瓜从地里到超市需付出哪些物流成本?一、油价。众所周知,高油价大大增加了物流成本。二、公路通行费。国家不是有农产品绿色通道相关优惠政策吗?具体到各地执行起来就不是那么简单了。就我了解到的江苏省高速公路关于绿色通道优惠有这样的具体要求,超限不优惠。据西瓜运输者透露,西瓜本来就重,现在运费高,不超限运输根本不赚钱。装载量不满80%也不优惠。显然,这样的优惠政策对自产自销的农民和小商小贩是起不到优惠作用的。三、沿途交警、路政等部门的罚款。四、超市进场费高。
所以,我认为西瓜滞销不全是膨大剂惹的祸。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