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入园,你准备好了么?

(2011-06-28 13:28:22)
标签:

幼儿园

教育

冲突

准备

分类: 乐乐的成长日志

    http://s16/middle/6222136bha6c0832f398f&690

图:乐乐所在幼儿园下午活动时间(幼儿园摄)     文:蓝色子非鱼(乐妈)

 

 

       乐乐已经上了两个月的幼儿园了。在这两个月中,我和孩子一起经历了许多新问题、新情况,也得到了许多新的成长和发展。其实,哪怕在已经适应幼儿园生活的每一天里,我们都时时刻刻可能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难题,这对孩子和家长们来说,都是一个值得深思熟虑的问题:

      孩子入园,你准备好了么?

      呵呵,这里的“你”,不是指孩子,而是说咱们家长自己。

      一、培养好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说到底,就是:你的孩子具备适应集体生活的能力了么?懂得与人相处时最基本的规则么?遇事知道主动沟通和寻求帮助么?打从乐乐出生开始,我就十分注重引导孩子要懂得关注和尊重他人的感受。与小朋友一起玩耍时,同小朋友一起分享时,都鼓励乐乐要宽容、大度,努力使孩子养成谦让的好习惯,培养孩子的秩序感和耐心细致程度,让孩子能够“等得了、看得开、说得听”,具备最基本的明辨是非的能力,做一个会尊重人、能懂道理的“乖”小孩。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现在的许多家庭有个很大的缺陷,就是只有一个孩子,所以也很容易以孩子为中心,时时处处过于关注和照顾孩子的感受,甚至于很多时候孩子还简单单纯地不觉伤害的时候,家长们却已经开始为自家孩子的遭遇开始忿忿不平了,这也进一步引导加剧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感受模式。但是幼儿园是一个群体生活的场所,是有规矩必须要遵守的,每个孩子都是平等的,一个过于自由的、自我的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是很难找到平衡的感觉和踏实的位置的,如果时时处处让孩子都感受到不适应的话,孩子对幼儿园的不美好感觉,从踏入园中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了,此后如果家长没有及时认识和纠正这个问题,而简单埋怨幼儿园的不好、不对,那么很有可能形成了孩子与学校之间的恶性循环,孩子的就学路将必定变得不平坦。

       二、做好放手、放心的心理准备。

      孩子入园初期的普遍表现,其实就一个字:“哭”。看到太多太多妈妈写的宝宝入园初期的心理感受,都是孩子的哭声像一把把尖刀,一次一次的,在剜着妈妈心里的肉,因而许多妈妈也站在幼儿园门口挪不动脚步。担心孩子在幼儿园里吃不饱,担心孩子尿湿了裤子没能及时换,担心孩子睡觉时候哭着找妈妈,担心幼儿园里有喜欢欺负人的“凶神恶霸”式的娃娃......太多太多的担心,写在脸上,挂在心里,想象着孩子在园里的种种煎熬,为娘的也差不多是肝肠寸断啊!——既然千万个不放心,舍不得放手,又何必让孩子和自己去“遭”这个罪嘛!按理说,给孩子选的这个幼儿园,怎么着也是经过家长们反复衡量选择的吧,怎么到了关键时刻就那么让人不放心啊?其实,说到底,不都是焦虑惹的祸么?家长还没有做好孩子入园的心理准备啊!所以孩子因为分离焦虑而哭,也常常惹得家长们泪流满面,而家长们一副肝肠寸断的表情,更让孩子们觉得入园就等于入狱啊!但是,孩子在一天天长大,做家长的再有本事,能够代替孩子去成长不?能够把孩子捂在手心里捧一辈子么?迟早得有放手的一天啦!而孩子只要具备了一定的能力,是越早去适应新环境越容易适应啊!只有家长把入园这个事情看开、看淡了,孩子才能学会轻松对待啊!

     三、时刻准备迎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各种矛盾与冲突。

     这一点,是最容易忽略掉的,但是却是可能时刻存在着的。我以前也没啥特别的感触,想着只要看到每天孩子开心快乐的样子就行。哪怕孩子偶尔从幼儿园别的小朋友那里学了一两样不良习惯,也是信心满满觉得给孩子纠正过来不成问题。但是近期,有几件事情,让我有了一些新的感受和思考。

      一是前些天乐乐班里连续两个礼拜安排了各位家长进行观摩活动,实地观察孩子们的日常学习生活和体验老师们的教学方式。可能因为平日里给乐乐的自由度更大一些,很多东西都允许孩子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探索,但是那天观摩过程中,我发现了幼儿园很多的严格之处:防水倒背衣必须按照规定动作穿,规定洗衣的盆子就不能用于接水,擦桌子都有标准动作......每当乐乐兴致勃勃地想要按照自己的思路开展一项“工作”的时候,老师就会在过程中不断提醒孩子规定的程序和标准的动作,这一场景让我看得瞠目结舌,不由感叹:现在做孩子的,也太难了吧!课后跟老师交流,将心中的疑问抛给老师:“过于固化的程序和动作,会不会阻碍孩子们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呢?”老师答我:一、如果每个孩子都自行其事,老师将没法管理,所以每个孩子一到园里都必须对每项“工作”经过学习,掌握一定的程序和动作之后方可开展“工作”;二、老师都是按照最好的程序和标准来指导的,对于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三、在遵守程序和标准的前提下,孩子是可以自己创新发展的。答复让我无可挑剔,虽然心里仍有疑虑,但是也还是能够有些理解和接受。而老师接下来跟我交流说乐乐好像专注度不够,经常是一件工作做了一半就没有兴致进行下去了。其实在我的观察中,我就已经获取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在乐乐做各项工作的过程中,老师给予指正性的言语太多了,鼓励肯定性的话语我几乎没有听到,我倒不觉得这是孩子专注度的问题,而更应该是一种受挫能力的考验吧。当然,老师的意见要充分理解和尊重的,我还是带着自己的思考,回家给孩子在挫折教育上多些方法和措施吧。

      二是近期在乐乐身上表现出来的一个现象:乐乐似乎总是在担心别的孩子会抢走她手中的玩具或者食物,每次一看到有小朋友靠近她就高度紧张,紧紧地抱着手里的东西,生怕人家抢走,有时候人家还离得有一两米的距离,乐乐就已经开始大声“警告”对方:“这是我的东西,你不能拿!”其实有时候人家小朋友也没有要抢的意思,只是几分好奇罢了,但是就那么一个靠近的动作,就足以让乐乐神经绷得紧紧的了。我想,也许是这一两个月的集体生活,让孩子开始有了“自我意识”的探索吧。未上幼儿园之前,家里的东西都是小家伙一个人的,从来什么东西都是以她为主,即使分享,也是在小家伙首肯之后,让小家伙很有慷慨大方的豪迈气势。但是幼儿园里,东西都是大家的,也许孩子想要玩的东西,却因为另一个孩子先上手而必须等待良久,也许到手之后还没有玩过瘾,又不得不放手让下一个等着的孩子接手。这或许让孩子有一种被掠夺、被侵犯的不良感觉吧,由此产生对很多类似行为的警惕心和不安全感,也是正常的吧。其实入园前期,乐乐表现过另一种不安全感:以前很喜欢大方叫人的孩子,突然间不叫人了。好几次奶奶还埋怨,说以前那么大方的孩子啊,怎么现在成哑巴一样的,估计让她觉得在熟人面前丢了面子了吧。但是我一直比较了解和明白孩子,我想她不叫人就有不叫人的理由吧,勉强孩子叫的话,估计以后孩子反而更有厌恶感了,所以我批评了奶奶的做法,我说不叫就不叫吧,过了这个时期就好了,孩子刚上幼儿园,很多东西需要重新调整过,你得给孩子时间。果然,过了一个月,现在的乐乐,又是见到人都积极主动大声打招呼了。——也许,有些问题,我们一时之间也想不到对策和办法,但是只要多些理解和信任,多些沟通和鼓励,多些时间和等待,我们的孩子,就会自己调整过来的!

   

       孩子入园,绝非小事,它带给孩子的是新的环境和生活,带给家长的,其实更是考验和挑战。跟着孩子一起学习和成长吧!孩子入园,我们准备好了!

   

http://s8/middle/6222136bha6e5179a7e17&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