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3/middle/6222136bh9fe833b97b12&690
前段时间,防止孩子被拐骗的话题一直很热。
今天早晨,又在我的博客里看到一位妈妈的留言:“孩子自来熟,你觉得这种安全教育如何教才好呢?”
对此,我正好有些心得体会,所以写下来,和妈妈们一起共同探讨。
一、首先要明白热情礼貌和安全警惕是不相违背的两个理念和问题,并学会区分两者之间的度。
其实我们家乐乐也是热情大方的外向型性格,不管遇到认识不认识的人都会主动打招呼,而且我也鼓励和要求她这么做,因为好人缘、好心情,是要靠好态度主动赢得的。但是我想礼貌和热情是一回事情,必要的警惕和预防是另外一回事情。我曾经也有过和很多妈妈一样的担心,担心孩子对陌生人不设防。但是在我给孩子讲过不要随便接受陌生人的东西和随便跟陌生人走之后,她就树立了这方面的警惕心——我给她讲这些常识的时候,正好遇上浙江教育频道在播放《天涯赤子心》的电视剧,剧情是讲一对小小年纪的姐弟,因为母亲早逝,不得不辗转去寻找身为富家公子的父亲,结果一路遭遇各类艰险:被骗入扒手集团被逼当扒手、被逼沦落为受控讨钱的小乞丐、被父亲的现任妻子设置了各类陷阱和阻挠、刚找到父亲又被父亲的仇家绑架等等。这些剧情也恰好帮我起到了辅助说明和警示的作用,因为里面的叔叔、老奶奶,也是假扮好人帮着孩子找父亲,给孩子好吃好住的,结果最后为了达到自己利用的目的还是露出了贪婪凶狠的本来面目,孩子可怜的遭遇真是惹人泪下。乐乐恰好跟着我们看了电视剧的很多剧情,明白了有些坏人是会用“善良”的面具来欺骗孩子的,所以她哪怕再跟别人自来熟,也都是在有家人在旁看护的情况下。相反的,即使有家人在旁,如果对方表示要带孩子走,许愿说给孩子什么好吃好玩的,小家伙就立马警惕起来,不愿意搭理对方了。我婆婆今早还跟我说,附近有个小店主,以前我女儿每次路过都热情跟她打招呼的,结果有一次她假装要强留我女儿在她家,我女儿现在每次路过她店门都是转过头去绕道走的,呵呵,真是可爱又可笑的哈!其实孩子是很聪明的,家人只要跟她说明如果被人骗走,她将会过怎样悲惨的生活,家人将会过如何痛苦的日子,她就知道要保护自己不能被人欺骗了。
二、要努力给孩子营造安全的环境氛围,让孩子熟记家庭住址和家人姓名,做到预防万一。
孩子从小,我就十分注意给孩子尽量维护安全、安定的环境氛围。基本上是24小时中的每分每秒都会有人陪护在旁,每次遇到一些危险的事情,都会立刻有人讲解和劝阻,所以孩子对于一些危险的事物会产生必要的警惕和注意,使之成为一种习惯。但是我们并不是为了避免危险而约束住孩子的好奇心,我会跟孩子分析那件事物为什么是危险的,最大的危险点在哪里,如果孩子还不能完全理解,就用模拟或者类似的事情进行具体演练和说明。比如孩子爱剪纸,我就规定家里的大剪刀孩子还不可以用,因为太大太重,控制不好(有一次,孩子非要闹着试试大剪刀,结果刚剪没两下就掉地上了,我就恰好可以告诉她:如果这样掉下来,尖尖的头正好扎在脚上的话,是会流很多血,很痛很痛的,脚脚就不能走路了。是不是很危险啊?),而专门给她配了安全剪刀,让她在我们在旁监护的情况下自己安静地练习剪纸。对于安全教育,我一直秉持“讲解”、“引导”的理念,而不是简单粗暴地警告和禁止。我会尽可能使用孩子能够理解的方式和语言,让孩子明白为什么不可以那么做,如果那么做了,后果会是什么,有时候恰好看到电视或者图片是发生安全问题之后的一些新闻介绍,我会引导孩子直观地感受那种后果:会流血,很痛苦,甚至是死亡。这个话题或许对于这么年幼的孩子而言还是太沉重了些,但是这是迟早要面对的现实问题,不会因为我们善意的隐瞒和保护就无影无踪,唯有早些让孩子明白这些道理和问题,才会帮孩子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和行为意识,更好地做到保护好自己,不伤害他人。(这里,我要为电视对孩子教育带来的直观、动态的类似现场的视觉感受方式赞叹一下,因为从来到哪里都是看到介绍说看电视对孩子带来的不良影响,其实电视只是一个工具,好或者不好,重要在于是否有正确的引导,和看书上网的道理是一样)。
虽然奶奶说乐乐很聪明,不会被人给拐骗走的,也认为直呼家中祖辈、父辈的大名是不礼貌的行为。但是我想:不管怎样,都不能忽略生活中的万一。哪怕万分之一的概率,只要发生在我们家,就是百分之百。所以,凡事,我都喜欢做最坏的打算。我会在与孩子外出时和孩子讨论如果和妈妈失散了找不到妈妈该怎么办,会从孩子学说话开始就反复教记家庭住址和父母的名字,现在更是发展到详细地描述小区所在的街道,附近的特征等等。也许孩子现在知道这些也只是简单的记忆和复述而已,并不明白其中更加深刻的含义,也许孩子的一生都不会让这些复述和方法发挥必要的作用。但是没有关系,我也正希望如此,因为我只是希望孩子的这些复述和记忆,能够在给她最后一道安全防线的同时,回馈给我一份最安全踏实的信心。
加载中,请稍候......